第十八章 读书做学问还是考试拿分第2/2段
对比了十多天,宁声涛骨子里崇拜大表哥,敬畏四表哥。
就在宁声涛他们一家人要从大姨家回自己家的计划都提了出来之后。四表哥再次邀请了他们一家吃饭。如果说之前那顿饭是接风,那这顿饭就成为送行。
本来包桂兰不同意,说何必这么形式,一定要去外面餐馆吃饭,就在家大家吃个饭也是个心意了。可陈哲洋一定要在外面的餐馆办一桌,说是二表哥和三表哥都在电话里说这顿饭他们请。他们在外地忙也回不来,但一定要四弟把心意表达出来。二表哥和三表哥还争抢起来,说这段饭一定要自己请小姨一家好好吃。陈哲洋就说,那就算自己掏钱,四个兄弟一起请,心意算四兄弟的。
其实,县城本来就经济就一般,又是一个山区县城,各方面物资比外面的城市都更短缺。山里的东西比宁声涛他们城市便宜很多,但肉类和鱼类等就贵很多了。
宁声涛后来大学学经济,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山区里的县城肉类的价格还比外面的城市更贵,猪肉贵50,牛肉都贵30。鱼类贵15倍。山区里有的是地方养殖家畜,牛羊很容易养嘛。到学了政治、历史和地理才明白原因。山区里那个时候经济还没有搞活,不是人人都敢养家畜的,怕就怕“割尾巴”。而且大山的山区和普通的山区还有区别,大山山区很多高寒草甸牧草其实产量并不高,也供应不了太多的大牲畜。
在送行饭上,四表哥点的菜有三个都是鱼做的菜,这算是非常高的规格了。山区里是有几条小河,小河本身的野生鱼类产量非常有限,而且缺少稻田水库和堰塘这些可以发展渔业的地方,鸭子、鹅、鱼类都比较缺乏。
其实八十年代,不仅仅是山区的物资比较缺乏,全国又何尝不是?虽然改革开放快十年了,但票证时代还没有结束,全面人民买工业品和生活物资还是需要排队需要凭票供应。宁声涛的家所在城市交通发达,物资相对比较集中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已经开始逐步的丰富起来。好些生活用品渐渐的都不再需要票证了,而且水网稻田密布的地方水产品更丰富。
宁声涛喜欢吃水里的鱼虾蟹鳝蚌,而且那个时代也不贵,不像进入21世纪之后,他喜欢吃的水产品要么野生的都快绝迹了,全靠养殖来供应,要么就是价格大大的高于牛羊猪肉。
吃饭的时候,一道油炸小鱼竟然是餐桌上价格最贵的一道菜。宁声涛吃着这个油炸的小鱼,感觉还不如家里妈妈炸的味道更好,可是他和父母还是非常感激四表哥的诚意和热情。
饭桌上,宁声涛坐在大表哥和四表哥的中间,大表哥很斯文的自己吃着,口头上对每道菜都有评价和分析,而且也不断的劝菜,让宁声涛一家要多吃。四表哥就不同了,他基本上不说“废话”,直接往宁声涛的父母和宁声涛的碗里夹菜,甚至夹着一条小鱼绕过桌子给自己的小姨包桂兰放在碗里。
宁声涛听过舅舅对自己的评价,说自己是家族中这一代人里最像外公的,可没听大姨评价过自己,于是就把舅舅对自己的评语在饭桌上说了出来。
于是饭桌上又开始了关于是要知识还是要考试的闲谈。
“老四不错,学以致用,以前在农技站工作,和那些农民一起干,下的粗,不怕艰苦,有把子力气,还有种狠劲,现在呢,也从农业局到了乡镇上去,工作也很出色,评价都很好。四个孩子呢,只有老三有点让人费心,总想干大事,才能是有些,可是他的性格就是太追求完美,太喜欢弄潮。”姨父很少评价自己的孩子,宁声涛更多的时候都听大姨说,听到姨父对四个表哥的评价感觉到很新鲜。
看看大表哥,仍然怡然自得的在细嚼慢咽,四表哥则望着自己的父亲,似乎充满感激之情。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