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将起航未起航(下)第2/2段
江龙中学是宁坚市的大哥大级别的中学,中专升学率还这么低,那么其他学校恐怕只有最优秀或者中上水平的学生才有可能进入中专学习。
正是这个情况,所以这一批中专生、中师生、技校生才能在后来那么多人取得成功和应得的地位。但是受到学历限制,这批人后来的发展也不见得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面临着后来大学扩招之后的素质并不见得特别出色的大学生的学历竞争劣势。
时代在发展,中专中师技校曾经只招收优秀学生的情形发生了变化,后来的中专中师技校几乎只要你报名就可以读得上,再也不是优秀孩子的选择,也不再是优秀人才的摇篮了。所以宁声涛在生活中会遇到那种能力超强不亚于重点大学水平的中专生,可是也能碰上很多从中专“混”出来那些人。中专生中有实力强过普通大学的,也有很多确实水平非常一般,是那种上不了重点高中才选择中专的实力。
宁声涛喜欢和八叔宁国启聊天,就好像喜欢和大表哥陈哲维聊天一样,他的那些头脑中关于教育的数据,不是来自新闻来自报纸就是从宁国启的谈话和聊天中总结出来的。
在同龄人中,有过复读经验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城市孩子,愿意坚持复读的人比农村孩子更少。从宁国启那里得到的资料是,江龙中学和天佳中学等城区中学,高三的学生复读的比例大约只有8左右,主要原因是家里能够创造一定的条件帮助读其他性质的大学或者吃不了那个复读的苦。可是像秋夕中学或者紫竹、乐熙中学、安阳中学这些农村或者县城重点中学复读率就大约在25以上。因为这些农村和县城孩子家里的人脉和各种资源比不上城区孩子,他们希望能够得到高考制度对改变命运的帮助。
就连隆晋中学这些普通农村学校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高中生复读率也高达20以上,那个时候农村孩子还可以通过高考改变些什么,也希望也愿意通过高考的方式来弥补起跑线的差距。不过这个情况到了二十一世纪00年代中期就发生了变化。农村孩子的高考升学率越来越走低,逐渐的一些名牌大学就见不到来自农村户口的农村大学生了。这个情况到了10年代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名牌大学开始专门留下一些名额给农村孩子。
宁声涛复读了,张连城去了江宜的工大,江泳博呢?
本来宁声涛的父母虽然同意了让宁声涛去距家六七十公里外的秋夕中学复读,可是毕竟宁声涛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宁原基和包桂兰都不放心宁声涛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复读。而且自从初中开始,宁声涛一家人就从农科院搬到了城里,宁声涛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能适应农村的艰苦吗?宁声涛读江龙中学之前的十二年,一直就生活在类似于农村的农科院。可农科院毕竟是一家科研单位,不是真正的农村。
宁声涛的父母完全想错了,他们认为宁声涛去秋夕中学读补习班读高四是去“卧薪尝胆”去吃苦,很担心宁声涛完全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其实,宁声涛很享受,他非常快乐。
小学时,宁声涛快乐于他是学霸是字典是百科全书,周围的孩子甚至大人都把他当成未来的大人物未来的成功人士看,同时他的短跑、跳远和乒乓球简直让很多女生崇拜。初中时,宁声涛快乐于他正在宁坚最好的中学读书,虚荣心可以得到满足。高中时,宁声涛最快乐于无忧无虑的踢足球。
复读一年高四,大学四年,宁声涛最快乐于没有父母无时无刻的关心甚至束缚,他终于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一无二的宁声涛。
而且,宁声涛在秋夕中学最出色最引人注意的是三个能够吸引女生的特点。
第一个是他总是学校里冬天穿的最少的人和整个冬天都冲冷水澡的人。他将“裸人”的品牌形象坚持了下去。
第二个是他的拳头非常坚硬,甚至和学校拳头最坚硬的人拼拳也占有优势。
第三个是他的足球水平在一群农村孩子中算一流,他竟然成为学校文科联队的万金油,从门将到后卫到前锋,他任何位置都可以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