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特高压的使命第2/3段
李河川看到巨大的订单,当即立断,请来华威公司设计了一套网上申请车辆的网站和客户端,让货主从网上申请。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了大量的手工票据,一方面也有效控制了车流,防止车辆堵车或空跑。
总订单合计达到了1.5亿吨,使矿海铁路一举成为一条繁忙的铁路干线。李河川不得不紧急购买了大量的机车和车辆,一时供应不过来的,就采用租用的方式进行。
各个工程局纷纷投入机车参与联合运输,与矿海自备机车良性竞争,成为“网运分离”的成功案例,这种模式被几所交通大学和专家称为“矿海模式”,纷纷前来参观、调研,为此还写出了一些分量极重的论文。同时因为和交通大学的良好合作,为矿海招聘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借由铁路,煤化工事业部的产品也开始进行输出,通过铁路运达全国的经销商手中。煤制油产量还不是太高,目前还做不到外运,不过刘娟信誓旦旦的保证,等到秋天,华国石油的基建完工后,煤制油的产量将会提高五倍以上,到时候矿海和国铁的铁路线上将会看到煤制油的产品运往全国各地。
电力事业部的研发还在继续进行,不过相应的电厂建设却没有停止。
除了建设坑口电厂,矿海集团还顺着铁路线寻找目的城市,凡是电力紧张的城市都进入了矿海的考察范围,即便不紧张的,也去寻找有没有效益不好的电厂,通过自建和兼并,扩张电厂规模,同时也消耗矿海铁路运来的煤炭。
随着几大事业部工作的开展,资金如同汛期的水位一样迅速高涨,尽管新建电厂和兼并活动消耗了大量的资金,但结余仍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趁此机会,李河川及时启动了矿海铁路的二期工程。
这一期工程全线约500公里,不过还包含了照市的港口建设。
照市是鲁省的一个沿海城市,港口资源良好,属于北方少见的深水港。
最初在做西煤东运方案时,当时的设计单位提出了三份意见,一份是就近在沧市修建煤炭码头,不过沧市港口属于浅水港,淤积比较严重,而且往南方运输,需要绕过鲁省半岛,虽然节省了陆路运距,但水运距离却增加了。
第二份则是在鲁省龙市下水,不过同样面临绕过半岛运输的问题。
最终,矿海选择了第三套方案,照市下水。
照市城市不大,当地没有知名的港口企业,还属于码头的浅层利用。
李河川亲自抵达照市,和鲁省发改委、照市主要领导进行商谈,最终确定下来,矿海集团投资100亿,建设矿海照市煤炭码头,一期为三个30万吨级的码头,三个10万吨级的码头。
作为照市近年来最大的一笔投资,照市相关部门一路绿灯,为项目的征地、土地出让、建设、环保等步骤提供方便。
至此,矿海打通了铁路运输的最后瓶颈,有水路和陆路两个路径,将矿海的煤炭运抵南方各省。
完成了这些后,李河川回头看电力事业部的研究。
他发现,尽管他购买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因子,却没有给研发带来加速。问了一下才知道,赵继科想要完成变形金刚式的铁塔,而刘娟则是要研究超导材料。
这本就不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选项之内,不过李河川也没有想着让他们完全川及时启动了矿海铁路的二期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