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天.地.人.仓颉第2/3段
圣着衣之时,顶天立地,堪为大字。也只有圣能做这大字的象形。而圣脱去凡俗皮衣麻布,圣体纯然,则是大至极,所以这下面加一横,便为太字,为无限大。”
说到这,黄迪打断仓颉的话,问道:
“为何是横不是一点或者一竖?”
仓颉忙施礼道:
“圣,仓颉造字,必须象形,实事求是!”
黄迪了然,早晨吗,都懂得哈?肯定是横啊!
“那这人字怎么讲?”
仓颉道:
“人部各字,皆以圣形为基,凡人哪有圣顶天立地的威武?双脚踏地而已,故为此形......”
黄迪送走了仓颉,心情很好。
不是因为少了个麻烦,也不是因为以后有字用了。
而是因为,仓颉用横没用点,黄迪很自豪,非常自豪。
和华城已经建成,各部人等,都搬迁到了新城之中,唯有黄迪,女累,女节,还有虎部司羿部的战士,依旧留在莲花峰。
没有大事,黄迪轻易是不会下山进城的。
不过今日,黄迪准备下山进城一次。
因为仓颉给他看了所有字符,
别看这字符只有简单的三百六十五个,但是却涵盖了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
而后世,汉字总数一共八万多个,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改进。
黄迪要入城,让后土和颛顼等人推广仓颉创造的字符,要求人人必须会认,可以不必会写。
这是城市发展,或者说部落族群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
有了文字记载储存知识,一个族群才会在大的历史进程上,保持进步,而不会退步。
西方世界,不,应该说除了华夏的整个世界,之所以在历史的车轮上,一直落后于华夏(近代短暂强盛与华夏属于历史小片段,非大进程),原因就在于除华夏外的其他地方,文字并不是延续的,而是断代,一如他们的历史。
同样的,作为最能同化其他文明的华夏文明,之所以有这样的熔融能力,也正是因为汉字从未断代。
(注:有人说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文化。这是错误的论调,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象形取意,可谓是把象形取意玩到了极致。文化大普及,简体字功劳是最多的。简单实用。但是喜欢研究汉字历史,研究字更深层的意义,那就需要学习繁体字,甚至要学甲骨文和金文。”)
女节不陪黄迪下山,因为一堆小鸡已经都羽翼丰满,甚至已经开始下蛋,女节一门心思都在研究鸡上,懒得理黄迪和和华城的事。
女累早就下山,去逗她的两匹小野马。
那两匹野马在女累的精心饲养下,长得膘肥体壮,毛色铮亮。
女累已经可以骑着野马在广阔的大地上奔腾,为此黄迪还设计了马鞍,生怕把女累的翘臀磨平了,那就没手感了。
当虎部战士们见到女累骑马时的飒爽英姿之后,太华东北的野马群彻底遭了秧,被这群大头兵天天刷新,如今已经抓了不下百匹。
至于新虎部的人数了文字记载储存知识,一个族群才会在大的历史进程上,保持进步,而不会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