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两个问题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权衡利弊,梁玉还是留了下来。唯一的缺憾是不能马上回去见南氏,好让母亲安心。为此,梁玉打算每旬都写一封长信,向南氏汇报生活的情况,免得南氏过份担心。

  刘、王二夫人对她的选择相当满意,刘夫人道:“咱们也不必在这里过很久,圣人将佛奴留下来,当是为了安抚楣州。”袁樵在楣县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时间太短,政绩也没大做得出来,是得多干点实事才好。实职没升,散官给了,也是对袁樵的认可。一旦做了朝散大夫,就可以荫了袁先去太学读书了。不过这个也不着急,袁先暂时在自家读书也行,等回了京再进太学。或许到那个时候直接进了国子学也说不定,一步到位更好。

  杨夫人也说:“辛苦你啦。”

  梁玉谦逊地道:“都是应该的,就是我太淘气,怕惹您生气。”

  杀人放火的事儿都干了,还能淘气成什么样子呢?杨夫人宽容而慈祥地道:“你的书读得很好,琴也学得不错,哪里淘气了?”

  梁玉就说:“是您不与我计较,我都明白的。”真要计较,袁家几百年的规矩,杨夫人的娘家讲究也不比袁家少,一样一样的挑剔,绝对能让喝茶品只知道“好喝”、“不好喝”的人气得想打人。

  两人互相吹捧一回,刘夫人倚着凭几只管笑。吹捧得差不多了,梁玉继续向杨夫人请教音律。杨夫人也乐得教她,与当年的吴裁缝一样,遇着个举一反三的学生,当老师的教得也痛快。

  学了一个上午,梁玉就向两位请了下午的假,说要出去走走。她当流放犯的时候,楣州也分给她土地了,现在虽然蒙赦,她不打算回去,楣州平了杨仕达,官府手里的土地正多,也就没有收回,梁玉打算亲自去种种看。

  杨夫人道:“何必自己去辛苦呢?”她管理家务是一把好手,经营庄园也做得,但从来没见过当家主母自己下地的。

  梁玉道:“这里水土与家乡不同,物种也有些差异,我从家里带了些种子来,须得亲自看着才好。这里有老农比我会种田,可是会跟小先生说多少就不一定了。”

  杨夫人感动地道:“辛苦你啦。”

  梁玉笑眯眯的:“我也就这个熟些。”

  两人又客气了一回,等袁先过来一起用过午饭,两位夫人要歇个晌,梁玉便出了后院。

  杨仕达平了,楣州城的秩序想要恢复如初却不那么容易,为了抬高城墙拆了不少屋子。袁樵特别大方,当时梁玉走了,他首先把杨仕达宅子的墙给拆子,砖石滚木不够用了,就再拆梁玉的,接下来才是拆别人家。没拆完的部分,留着安放移入城的百姓,百姓们的房子被他给烧了,一时半会儿回不去,梁那宅子索性就不要了反正当初也是何刺史送的,她也打算临走再还给州府的。

  后院的后门通一条小街,街上也有不少人家,其中一处宅子是杨仕达一个侄子私下置的,查出来之后就罚没了,袁樵将它作为“补偿”发给梁玉,用以安排梁玉带来的骑士。

  梁玉带上吕娘子等从后门出去,领了几个骑士纵马出城。

  吕娘子与她并辔而行,虽在马上还是气喘吁吁,问道:“三娘,你怎么跑得这般快?”

  梁玉道:“先去看地,回来还有事呢。”

  吕娘子道:“还有什么事?”

  “我想见一见苏征。”

  “他?”

  “嗯,总觉得他不大简单。”

  吕娘子发了嘲讽的笑声:“选了杨仕达,就很简单了。”

  梁玉不再与她争辩,扬鞭一指:“到了。”

  分给她的几十亩地算是比较不错的田了,周围的田里已经有人耕作了,梁玉的田里也雇了些人在种。梁玉远远地跳下马,留人看马,步行到上了田梗。田间耕作的人都很忙,都在抢种一季的庄稼。梁玉蹲下来捏了把土,用马鞭又掘了一回地,起身拍拍手。又往水渠那里看了一回,发现水渠的情况要更糟糕一点。

  楣州的水渠还是当年那位“朱公”在任的时候修的,看得出来当时修得很用心,但是后来的保养却令人叹息。这渠有一部分干渠两侧砌了石块,保存就比较好,没有砌石的部分淤积就严重。梁玉知道,凡修水渠,用石砌是得下功夫的。大部分的乡间水渠是就地开挖而已,每年冬天水枯了,官府征徭役去挖一挖。

  楣州之前的长官同,物种也有些差异,我从家里带了些种子来,须得亲自看着才好。这里有老农比我会种田,可是会跟小先生说多少就不一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