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京城来人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奇为自己的兄弟操碎了心。

  他如今已有了自己的一股势力在京城这个藏龙卧虎的地界上算不上大终归是有了。宋义、宋果两个人与他既是同姓又是同乡还是血缘较远的同族,两人很早就与他相伴即便有了“新人”,宋奇还是将他们两个的前途放在了心上。

  去楣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做官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干出实绩来上头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假什么样的收获就得看各人的缘法了。譬如袁樵,他但凡做出三分功来,梁玉就能让皇帝和太子知道。在袁樵之前的历任楣县县令难道就没有一个公忠体国想要治理好楣县的吗?当然有。可有人知道他们的一片苦心吗?当然是没有的。否则不至于让杨仕达发展到这般大的势力朝廷才忽然有所耳闻。

  宋义去楣州,是一个出政绩的好机会。锦上添花并不比雪中送炭容易,雪中送炭难在做决定,除此而外毫无难度。好比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一个饼他会记住。对一个终日锦衣玉食的人想让他记住一餐饭不知道要花多少心思。如今的楣州就是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显能耐。

  如果不是宋果是个结巴,亲民官想干出政绩来需要良好的沟通宋奇都想把两兄弟一起打包送过去了!

  宋义也很知道宋奇的一片苦心:“大郎放心,我必会扎实干事。”

  宋奇道:“一路保重。所谓富贵险中求,你我皆是寒门想要显贵,如果不做佞臣就只好拼吃苦啦。”

  宋义笑道:“我明白的。此去见了三娘,大哥有什么话要捎吗?”

  宋奇道:“有什么话好捎?你只管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啦。多多向她请教。在京城惹出些事情来不难,在楣州那样的地方还能一鸣惊人,就很不容易啦。去了多看多听多学,地方上做官与京城里很不一样。”

  宋义道:“谁个不是从老家出来的?我都明白的。大哥,阿果怎么办呢?”只有任了地方官,有了政绩,才是实打实的硬货,谁个再说他“倖进”、“裙带”,都能拿政绩拍到对方脸上拍个鼻血长流。宋义做好了吃苦换功劳的准备,也自认不会做得差了,但是宋果呢?怎么办?

  宋奇道:“先管好你自己吧,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宋义也知道这事有些难,宋果不是一个谄媚的性子,他想谄媚都说不顺溜,咋谄?告别了宋奇,又去见宋果,对宋果道:“我这便去了,你在京里也不要灰心,总会有机会的。”

  宋果比着手势,又写字,让他路上小心。脸上却不免淡淡的,他对自己的缺陷也怪绝望的。宋义便鼓励他:“既然这短处不好克服,不如磨炼长处。”

  宋果憋出了一句话:“好。”

  宋义又往梁府去,再帮忙带口信。宋奇比宋义的鬼主意多、消息也灵通,将收集来的一些京城的八卦传闻都让宋义带过去。宋义诧异道:“不是说不捎话的吗?”

  宋奇笑骂:“真是木头脑袋!那能一样吗?捎话是捎着自己的话,明着拉交情。你带些消息去岂不自然?”

  宋义受教,往吏部领了文书印信,装束上路。日夜兼程,只求快些到达楣州。时节已入了四月,再晚些,他就管不着什么事儿了,只能干瞪眼等秋收。没有亲自盯着春耕,他心里终归没有底。楣州向来不是国家赋税的重点,三不五时闹点小灾,风调雨顺的时候也是个下州,人口少、产出少。地方官的考核,这两条都是重点。

  他一路上研读宋奇给的心得手札,看了一遍又一遍,结合自己在家乡的生活,也理出一些心得体会来。只等到任之后施展。

  宋义到得非常巧,从京城到楣州,两千里的路他走了不到一个月就赶到。恰逢着张轨解除了对部分道路的封锁杨荣落网了。

  杨荣的命不大好,投胎时投了个富贵人家,不想亲爹一时急功近利,全家成了反贼。他本被送走了,然而举目四望,却发现自己还是无依无靠的。其时并未天下大乱,他没有浑水摸鱼的机会。朝廷大军行事也够绝,一举铲平了他的山寨,并且将杨家收聚的人口全部迁到了山下。

  本地的根基都没了,还能做什么?再往别的地方流蹿也很为难。都是因为没有根基。

  杨荣思来想去,还是需要一个军师。他就想到了苏征,苏征一直以来称得上算无遗策,阻止杨仕达与京城的直接接触更是有远见。可惜当时杨仕达没有听,荣自己也犹豫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对师傅言听计从。

  杨荣想到的是劫囚。苏征曾教他读过一些刑律,也给他讲解过一些朝廷的政令与做法。杨荣知道,像他家的这种情况,他的叔叔、兄弟们,包括苏征,现在都不是本地可以处置的了。如果还在战时,或许“从权”,出于需要,部分匪首会在当地处重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