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豫的试探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豫像是没听到他前面的几句,好奇地问: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朕也问过郭令公这类的话,我想听听你的回答和他是不是相同?”

  他敬了李豫一杯,赶忙抢过酒壶替对方斟上,说出的话,足以影响到李豫剩下的日子: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臣说句大敢的话,以前没有一个朝代能永存。最早的商周时代虽长,还不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能幸存下来的皇族后代,过着比普通百姓更不如的生活。还有许多没能幸存下来的,如果他们不生在帝王家,恐怕家族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有盛有衰,为之天意,非人力可挽回。”

  李豫被这一番话说愣,这些话很好懂,也的确是事实,平时谁也不敢给他说。连想一探对方忠诚的想法也消失掉,回过神来就问:

  “我大唐呢?难道我大唐也不能永存下去?”

  何浩然没敢回答,李豫等了半天才知道他其实已经给出答案。饮尽杯中酒,连自称也改了,带着十二分恳求:

  “我知道你有办法,你有什么话只管对我说。今日无论说什么,我都不会加罪于你。”

  “皇上,你觉得每个朝代末期要造反之人,他们为什么会造反?”

  想了好一会李豫才回答:“造反的主力,基本上都是些生活不下去的农民。朝纲,在一些颇有野心之人的带领下,他们会无视所有恐惧。一旦当朝不能改变现状,离灭国之日不远也。”

  “皇上说得极是,”他难得赞美一次李豫:

  “皇权至上,诚然不可弃之。但由一个人来决定一国命运,这也太过危险。要是这个皇上英明还无所谓,一旦遇到不英明的主,前者辛苦积累下来的家底,会被他那一代败光,以后想要改变现状难上加难。越来越,到最后神仙也难挽回。”

  李豫没有听得很明白,点头附合:

  “太宗也知道这些,我朝并不是皇上一人说了算。就算我下的圣旨,要是门下省反对,也可以驳回。听爱卿一说,这套政令万不可废,还得著文告诫后人。”

  这事他还真不知道,心想果然是大唐,已经踏出皇权至上的第一步,但这远远不够,对李豫说:

  “这还远不够,权利不能太过集中,试问皇上的圣旨,门下省反对的有几次?”

  李豫呆住了,他下的圣旨谁也没反对过,谁敢反对?不说活不长,起码当官也就到头了。他自让是个对臣子很好的皇帝,这并没有假。唐代宗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封郡王、国公最多的时期。要是能封异姓王,说不定王爷都能出好几个。

  这些话他不好意思说,何浩然也知道:

  “皇上,此事也急不来,可徐徐图之。先试行一些较为公平的政令法令,如今这世道,一昧抑制皇权也非上策。边界不宁、一些地方节度使心怀不轨。有一天这些事都能解决,再想办法也不迟。”

  说这些话,何浩然很聪明。他知道哪怕是李世民,也不会大方到愿意抑制自己的权利。李豫一听非常高兴,已经不用再试他的忠诚,恢复自称:

  “朕知道爱卿对我大唐的忠心,以后的事还要卿多多费心。你说吧!今日找朕有什么事?”

  他也不客气,直接说出:

  “我准备在京城和江南建造三座琉璃厂,为了方便和不必要的麻烦,想请一道旨意和名字,只需让地方官员协助即可。”

  前些日在太医署的话,李适已经给李豫说过。百分之二十的税让他心里很是不解,想得多了,才有一试何浩然忠心之举。

  “我大唐百姓并不富裕,卿为何要建三座琉璃厂,一座不够吗?”

  “皇上,出产的琉璃不一定只在我大唐卖,还可以远售到其它地方。无论在什么地方卖,卖出多少价格,我都愿意按百分之二十的税上交国库,并按生产数量,每年供给朝廷一批琉璃制品。以后还得出一些相应的政令,诸如民间不准贩卖琉璃到外邦等等。只有将买卖权握在我们手里,才能赚取外面更多的银子。”

  如此丰厚的条件,李豫也不是傻子。他知道何浩然并不是想借朝廷之名赚钱,不过是想寻一份保障。防止以后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李豫不再犹豫,让太监取来纸笔,为商业品写下他的第一份圣旨。两人没有继续吹冷风,正要回去。一个太监匆匆赶来,还未走近李豫就兴奋大喊:

  “皇上大喜,皇上大喜,谢太医那边的手术,已有两个获得成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