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九洲商贸公司第3/3段
“那和什么人打交道你就能稳操胜券了吗?外国都是资本主义,都是想来剥削咱们中国人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张副市长的语气有些加重,她看一眼刘文龙说,“我正在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关系收集他们的各方面资料,梨花县现在要做的,就是拿下这个合资项目就行了。”
“可是,我觉得李县长,特别是那个柳三棉,还是有些不靠谱的。”刘文龙步步紧逼,“如果能让我去,我觉得,可能有一些事情会更圆满一些吧。”
“刘文龙,不要这样盛气凌人嘛。”张副市长有些愠怒,“我让你来,是想让你给我出主意牵制住李县长的,说着说着我又为你转了起来。”
“张副市长休怒。”刘文龙笑了,“李县长再有能耐,就算他是孙悟空,他也逃不脱你这个如来佛的手掌的。我知道我不应该放肆,也知道该怎么做的。”
“这就对了嘛。”张副市长的语气缓和许多,“梨花县是个老区,很落后,政策上该对那里有所优惠。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那里应当焕发出改革的生机,需要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到那里去锻炼锻炼,以后,你要趁年轻时多为人民做一些事情的。要知道,对老区的关注,应放在重点项目和大型工程上,那里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还不是让后代们过上好日子?只有那里的经济腾飞了,才能谈到上让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只有那里的老百姓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了,你们这些老革命才能心安理得,我说的对吧?”
“对的。”刘文龙乜斜张副市长一眼,神态里有一种恶作剧的快意。
“我老家是梨花县,这个老三是我本家的三哥,可能,我有些私心吧。”张副市长笑容可掬地说,“包括老高官在内,当年他们打天下,更多的是先想到自己能吃得饱穿得暖,后来,觉悟不断提高,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现在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权力,我们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他们才能拥护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固有的体制可能要受到冲击,墟城要想发展,不能光靠政策上的优惠,主要是靠自己发展的思路。现在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有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些政策和体制都是要和国际接轨的。我设想,下一步墟城完全可以依托当地特色经济,搞几个拳头产品开发,向国际打出自己的品牌。一些有意去搞合资企业的外方人员如果看不到地方的特色,会很失望的。要想发展还是要立足本地,以地方特色经济为主,在结构、性能、材质和技术特征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别的地方有显著改进和提高,或有独创性,一定能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以后,梨花县要抓紧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一批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的中小型项目。特别是那些利用现有基础,引进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更新若干关键设备,就可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更应优先安排。这样做用钱少见效快,偿还有保证,外商的积极性也高。是的,要选择那些确实能够引进技术并推动全行业技术改造,产品能开拓外销市场和替代进口,以及投资较大的开发项目,积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允许外商办独资企业。这类生产企业凡属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项目,或者外商投资在上千万美元以上回收时间长的项目,地方政府应按中外合资企业的有关规定,保障中外合资企业行使法定的自主权。梨花县的国有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我看,应派一个年富力强的同志到那里好好的开拓一下。文龙,你应当属于最理想的人选。当然,我也希望你能独挡一面开展工作,这只是我个人的设想。我认为墟城应在引进技术上下功夫,这话是对的。你过去以后,要大力引进一批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地举办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发展合作生产、合作研究设计,开发新技术,研制高档产品,增加出口收汇,不断地引进技术,提供新型材料和关键部件,传播新工艺、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梨花县的人口分散,乡镇企业不发达,可以根据商品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革,批发企业内部可以专业划细、分部经营核算,可以按商品组成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这体。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和日用工业品的统购包销,在商业上打破固定供应区域的做法,举办一大批具有墟城当地特色的贸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小商品市场。把供销社恢复成民办性质的机构,管理上增大民主性,经营上增大灵活性。发展地方联办商业,独立自主经营,实行产销结合、农工商结合,城乡直接挂钩、产销直接见面,减少环节,加快流通,允许乡村和外地企业,特别是带有科技含量的电子和商务企业在梨花县开店或联合办企业,以后,应当是互联网的时代。好吧,我是不是说的有点多了。咱们,现在还是边吃边谈吧。”
“喝酒吧。”杰子面对侃侃而谈的张副市长,面对和刘文龙亲昵交谈的红荨,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愤怒。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