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到达李家村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间没过多久,一位穿着灰色的中年人站在台阶上说道,“京城来的知青们,欢迎你们来到马合公社。”说完带头鼓起掌,当掌声停下后又说道,“你们响应国家号召…………”噼里啪啦一大堆,龙华也就听了个大概,跟生米公社领导讲的差不多。

  领导讲完话后,就开始分人了,巧合的是利民他们一伙被分到了李家大队,同行的还有1男5女,正好10人。

  龙华立马跟着利民他们站到了一块,省得他再去问路了。龙华告诉利民他们自己想体验一下知青的生活,觉得挺好玩,他们也没多想。就这样进入了队伍。

  接他们的是两辆驴车,两个赶车的老汉感觉都有六十好几了。

  结果袁冬上去套近乎叫了人家一声爷爷。

  结果赶车老汉摆手道,“可当不起你的爷爷,俺们今年才四十呢。”

  把袁冬尴尬的不行,其余的人看到袁冬的丑样都笑喷了。

  笑过后利民突然说道,“知青办的干部对咱李家村的男知青儿还不赖,没给咱分来几个猪不叼狗不啃的女生,要不然可惨了。这儿本来就穷山恶水,咱再成天守着几个丑妞儿,出来进去老在你眼前晃悠,想不看都不成,这日子怎么过?”

  车上男生都哄笑起来,对面车那5个女生则绷着脸不吭声。

  满利民斜靠在行李包儿上继续发牢骚:“这鬼地方真他妈没劲,走了半天连棵树都没见着。”

  郑军拿出地图看了一下说道“这里接近毛乌素大沙漠,想要在冬天看见绿色估计够呛。”

  龙华此时坐在驴车上看着周围的环境,真的很难想象在这里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过了会只见赶车老汉,从上衣兜里拿出一个像黑炭似的东西往嘴里塞,放在嘴里咀嚼了半天才艰难的咽下去。

  直接把他看的目瞪口呆,不动声色的往前挪了挪,好奇的问道,“大叔您刚才吃的是什么,能给我看一下吗?”

  大叔笑了笑,将手里吃剩的馍递过来。

  龙华拿在手里冰凉冰凉的,感觉跟石头没什么两样。

  盯着看了看里面的成分,好像种类还挺多不过都是麦子皮玉米芯和红薯等混合在一块做出来的。

  赶车老汉见他盯着馍看了半天,笑着道,“你们城里人金贵,自然没见过这东西,不过这东西顶饿。”

  龙华将黑馍还给老汉,心里是五味杂陈。后世说的黑馍多么多么营养价值高,但你得看里面是用啥做的,后世的黑馍都是,麦子经过加工之后,成为白面,然后还会剩下一些麦麸,里面多少还会掺杂一些面粉,由于麦麸不是纯白的,稍微有些发黑,有些地方叫这些掺杂一些面粉的麦麸叫黑白面。

  70年代的黑馍馍就是用这些黑白面加工而成,当时这些黑白面也是按粗粮比例,所以人们还是争相购买,因为粗粮人们每天吃(玉米面和高粱面),买一些黑白面可以换换口味。

  但大叔手里馍的配料跟买的明显不是一个品种。

  利民凑过来问道,“怎么了?”

  “没事,”龙华冲他笑了笑

  老汉接过黑馍咬了一口,下咽后打开水袋小小的抿了一口。龙华以为他喝的是酒,想上去问问,结果老汉突然张开缺了门牙的嘴,扯着嗓子唱起了曲儿:

  我低头向山沟

  追逐流逝的岁月

  风沙茫茫满山谷

  不见我的童年

  我抬头向青天

  搜寻远去的从前

  白云悠悠尽情地游

  什么都没改变

  赶车老汉这冷不丁一声吼,可真把龙华听傻了,这可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从土生土长的老农民嘴里唱出来,那股味道是任何歌舞团的专业歌手也模仿不了的。

  大雁听过我的歌

  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龙华两眼发呆地盯着赶车的老汉,他还没从这首曲儿中醒过来。

  ……

  李家村的打谷场上,正在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一块破烂的红色横幅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热烈欢迎京城知青到李家村插队落户。

  衣衫褴褛的村民目光呆滞、表情麻木,他们散乱地坐在打谷场上,妇女们纳着鞋底,男人们吸着旱sp; 不见我的童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