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大唐吐蕃第2/2段
狄仁杰听陈鹤鸣这么说,也起了兴趣。狄仁杰:“前段时间在湖州与你闲聊时只是觉得你博学,没想到你居然还懂得战阵之道。所幸今日有空,我这个老头子就来听听你的高见。”
陈鹤鸣:“大人缪赞了,我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真正的运筹帷幄,统兵作战可完全不行。我就这么一说,您那,也就那么一听就好。”
狄仁杰:“好,你且把你的看法说来听听。”
陈鹤鸣:“那大人,我可就说了。想当初,太宗年间。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一统高原,吐蕃就开始变得强盛起来。
啊,我说的强盛也只是相对的。论起综合国力和大唐大周是没法比的。”
李元芳突然打断陈鹤鸣的话问道:“鹤鸣兄,什么是综合国力啊?”
陈鹤鸣这才想起来,现在可没有综合国力的具体概念。于是便对二人说道:“所谓的综合国力便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这不解释还好,一解释狄仁杰与李元芳相互看了看阶有些茫然。然后又问了陈鹤鸣一大堆问题,在陈鹤鸣看来,狄仁杰都快化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
废了不少的口舌之后,狄仁杰终于理解了。要说狄仁杰的确是一个聪明人,对一些现代理念没了解过。不过一经陈鹤鸣的提点,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狄仁杰:“鹤鸣,你接着往下说。”陈鹤鸣:“我的观点就是吐蕃人从高原上下来之后打不过我们,但是他们往回跑的话,我大周将士又追不上。基本上在高原上,我大周是胜少败多。”
李元芳:“是啊!我们汉人根本不能像吐蕃人那样可以生活在高原上。”
陈鹤鸣:“元芳,你这话可就错了。”李元芳:“嗯,怎么错了?”陈鹤鸣:“难道元芳兄你不知道文成公主吗?”李元芳:“当然知道了,文成公主为了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和平,和亲于松赞干布。这我怎么会不清楚。”
陈鹤鸣:“文成公主可是汉人,而且文成公主入吐蕃也带了大量的工匠。他们大多数都是汉人,他们也都在吐蕃生活了多年的啊!”
李元芳不由得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陈鹤鸣。狄仁杰一脸凝重的问道:“鹤鸣,我想你是不会无的放矢的。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陈鹤鸣:“大人,不瞒您说。我还真的知道点什么。就比如当年的薛仁贵大将军率军与吐蕃作战,可是结果却兵败大非川。若不是薛大将军勇冠三军,恐怕损失将会更大。那场大战,一开始唐军便有多数将士病倒了,大多呼吸困难。还有的将士直接失去了生命,根本无力作战。”
狄仁杰:“不错,的确是这样。若非大多数将士都失去了作战能力,以薛大将军的本事如何会兵败大非川呢!”
陈鹤鸣:“其实,大多数的将士只不过是适应不了吐蕃的环境,要知道吐蕃的地势要比我们这高很多……”
狄仁杰与李元芳听的很认真,陈鹤鸣也很有成就感。一上午都在给二人上课,不知不觉间就到了饭点。
狄仁杰:“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用膳吧。”吃过午饭,陈鹤鸣对狄仁杰提出了告辞。
狄仁杰实在挽留不下,也就允了他离开。狄仁杰还在消化着陈鹤鸣所讲述的知识。狄仁杰被陈鹤鸣带进了一个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的领域。
明白了,为什么汉人在吐蕃不能作战。原来那是高原反应,而要克服高原反应也是有办法的。只需要徐徐渐进,慢慢适应就可以了。
不仅如此,一些天文,地理知识。以及其他一些这个时代无法解释的清的事情,狄仁杰在陈鹤鸣这里也得到了答案。
虽然狄仁杰无法证明陈鹤鸣说的就一定对,但至少,他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
这使得狄仁杰对陈鹤鸣越发的好奇了起来。狄仁杰:“你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会知道的那么多?”
李元芳:“大人,还在想鹤鸣兄今日所讲的事情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