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诗与联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文人多好风雅,但好风雅的文人做了官便会带了俗气,再俗气的官员诗词读的多了也就有了雅的一面。堂上的官员不明白孙元化当堂考教肖剑的原因何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心中急剧膨胀的雅兴。更确切地说,他们很好奇,这位堂审之时言辞犀利的陆公子,这位张总镇所说的出口成章、学贯古今、世所罕见的书生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诗文。

  如果此人真如张可大所说,是有大才华者,那么张可大今天所作所为便是爱才之心,是对青年俊彦的无私回护,便是一件趣事,一桩美谈。如果事实相反,则总镇大人与此人的关系便颇费思量,今日之举便会为人所诟病,落人于口实。

  肖剑也深知这一点,他的才学当不起老哥哥的赞誉,但山雨欲来风满楼,他又不能躲进小楼不管不顾,既然孙元化已经出招,无论如何他唯有接下。

  如此想法只在脑中电闪而过,他便眯起眼睛望向孙元化,心中暗想,肖某多了三百多年见识,记了那么多诗词,不信没有一款会适合你,万一真没有,贴边也得往上贴。

  孙元化不紧不慢地啜了口茶水,往四处望了望,然后指着旁边两根堂柱上对联念道,“我虽爱民,毕竟见官非好事;尔如责己,须知恕彼即便宜。此联稍显晦涩,用辞柔弱,小民难懂,警醒不深。陆公子便以今日堂审为题,当场作出一联,将其替下,不求文辞华丽,但求通俗易懂,棒喝世人,不知可否?”

  肖剑听孙元化说出考题,不由眼睛一亮,当即说道,“这有何难?上联是: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上无苦海;下联是: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一联吟罢,满堂寂然。

  此联乃是清朝成联,是肖剑前世非常喜欢的对联之一,以五色对五味,对仗极为精巧,寓意深刻,是以他脱口而出。

  堂上的寂静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秦世英率先情不自禁拍案而起,大喊了一声,“好,真是绝世好联。”

  除了文辞、对仗、寓意无可挑剔之外,此联竟将今日堂审的案件写活了一般,堪称入木三分。然而对知县秦世英来说,最让他难以自抑的却是下联的最后一句——哪知头上有青天。此青天可以理解是朗朗乾坤的青天,也可以理解为是堂上的青天大老爷,语带双关。若此联真按巡抚大人所说,铭刻于堂柱之上,便是巡抚大人亲赐此联,意义非凡啊!

  不但他做此想,便是堂上其他官员也深有同感,毕竟这个案子,他们也是坐在堂上听审的。如此秉公执断,不枉不纵,清明如水,也有着他们的一份功劳。

  只是他们都沉下心思细品此联,没有人像秦世英那样失态。只是他们越品越是心惊,此联的水准自无争议,最难得的是陆公子没有丝毫酝酿,居然张口就来,仿佛就在唇边一样,果真是出口成章。

  场中惟有张可大一人捻须微笑,波澜不惊,在他心中,自己的小兄弟便该如此,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孙元化压抑着心头的震惊,捻须品味片刻,点头微笑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瑕疵,岂复须人为。果然是胸中有块垒,联出惊鬼神啊!”

  肖剑欠身施礼道,“多谢抚台大人抬爱,晚生惭愧。今日堂审已毕,晚生辞退!”

  说完,他担心孙元化再出什么难题,便招呼黑牛拿了珠宝便要下堂。

  “且慢”

  一道喊声传来,肖剑不得不停下脚步。

  说话之人并非孙元化,也不是其他官员,恰恰是肖剑的老哥哥张可大。

  张可大意犹未尽地对孙元化说道,“大人,联乃小道,不能尽显才学,卑职与陆公子离亭相遇,便是见其诗才,方大起爱才之心。陆公子不但张口成联,还可举步成诗,乃卑职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大人若有雅兴,可邀其献诗一首如何?”

  张可大极为欣赏肖剑,有心让自己这位小兄弟在巡抚面前大显才学,以做进身之阶。

  肖剑虽然知道老哥哥的一片苦心,心里却是暗暗叫苦,好容易糊弄过去一道考题,老哥哥又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这还是亲哥哥吗?

  这次孙元化没有过长时间的考虑,张可大刚一说完,他便慨然应允,然后对肖剑说道,“既然张总镇盛赞公子举步成诗,那公子便以白云寺施粥之事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