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假玉玺也值钱第1/2段
王洋看着面前这块玉玺,高度约六公分,顶部是五条龙相互交叠纠缠的造型,底部印的主体为正方型,每条边大约有九公分左右。
并且印玺的整体的确是用白玉雕刻而成,而且玉玺上有个角似乎有损坏,被人用金属修补上了。
传说中记载,和氏璧似乎被人摔坏过,后来用黄金修补好的。
“这第二个存疑的地方,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了,那个时期各种朝代和国家更替,有人说那个时候比战国还要乱。其中光是自制玉玺的皇帝就有好几个,而隋文帝得到的那块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至于这第三个可疑的地方,就是隋朝灭亡后,萧皇后带着玉玺和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投靠了漠北的突厥。
之后李靖讨伐突厥,为了求和突厥有把萧皇后和杨政道以及玉玺,一同被突厥归还了中原。
其实我最怀疑的是这里,毕竟这块玉玺是出自西北荒漠中,而别管是当时的萧皇后,还是当时的突厥统治者。
对于这块传国玉玺,肯定非常的珍视,你说他们会不会仿照一块假的送回去呢?”
水叔自顾自的说着,王洋却在想自己的。
王洋觉得,这块印玺本身就不合理,和氏璧的大小别管见没见过,但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战国时期的玉璧大多很薄。
而就算是传说中的和氏璧,想要切出如此大的一块作为玉玺,那也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块印玺也是白玉的,但也绝对不是和氏璧上的。
再说西周的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的文字书写记载方式,大多为竹简或者骨片。
加盖印玺的情况有,但是限于书写条件的限制,印玺的大小往往都很小。
大的也不过是边长三公分的,小的更是有犹如拇指盖大小的。
从周朝开始印章和印玺的制度才开始完善,其中文字广泛的使用起了很大作用。
而在周朝之前的商朝,大多以人的手印,鸟兽的爪印为印章。
周朝已礼仪志国,推崇天子分封制度,印章的制度就是在当时体制的需求下诞生的。
所以古玩圈子里有句话,叫做秦汉之前无大印,唐宋之后无小玺。
这句话就对印玺进行了一个明确的时代划分,并且给予收藏者一个准确的断代标准。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就如面前这方印玺,这种体量如此大的,如果真是秦汉时期的,的确是很罕见的。
而这个时候水叔说话了,“玉玺下面的正方型,变长9.5公分,对角长度13.5公分左右,完全符合古书中描写的方圆四寸的概念。不过关于商鞅尺的记载好像是不到两公分为一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寸大约为2.3公分。
如果按照这个计算,咱们手里的这个似乎更接近真正的传国玉玺。”
说着水叔开始测量其和氏璧里隐藏的这块玉玺,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边长6公分也差不多了,对角8.5公分多点,换算一下大约跟秦朝的四寸差不多。
最后水叔直起腰,说道,“现在能得出两个结果,顾大海的这块印玺如果真是秦朝时期的,那么尺寸上就不对了,所以更像是后市仿造的。
而按照魏晋时期尺的变化,这方玉玺更像是北魏时期的,那时候的尺大约在30公分一寸。”
王洋有些失落,觉得水叔这次是打眼左右,完全符合古书中描写的方圆四寸的概念。不过关于商鞅尺的记载好像是不到两公分为一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寸大约为2.3公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