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龛玄关》7:知己知彼第3/3段
“为什么要藏起来,直接挂在墙上不行吗?方便拿。”尤悟愈说。
“不是,日本的武士风并不像他们现在宣传的那样正直,存在很多下三滥的武士,都是为自己的星望和地位。特别是18世纪那时,他们的虚荣心极强。很多武士趁人不备,去攻击对方,击败了对方然后对外声称自己凭实力打败了对方。为了防这一点,聪明的武士不会把自己的武器放在明显的地方,以免被其他武士看到了,被他们偷了刀再来挑战。”
尤悟愈困惑了,“那跟你说的进幕府要对口号,好像没什么相关的啊!”
金城观一边比划着,一边说:“我是说啊,幕府的口号,是源于武士藏刀的习惯。因为以前的幕府是武士住的地方,武士幕府大多有暗格。所以,后来的幕府也保留了地下室或者暗格的设置,但是你得对中口号,或者破解幕府里面的机关文件,才会找到暗格。”
尤悟愈越听越犯困:“我听着感觉就是你在某个游戏里面玩到的剧情。”
“信不信由你。”
“那你说要对什么样的口号。”
“例如···”金城观想了想,“说‘他大姨妈’,日语中表示我回来的意思。”
“我还他大姑爷呢,滚的意思。”尤悟愈嘲道。
“靠!不信算。”
金城观不服,试图拉拢本华伦来帮腔,“华伦,你说,我刚才说的有没有道理?”
本华伦不辩,只道:“你可知‘日本’何以得名?”
金城观和尤悟愈互相对望了一下,都摇了摇头。
尤悟愈说:“我还真没听说过日本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历史说上好像也没提过。”
本华伦解释:“知己知彼,方能制敌。只知自己实力,不知对方厚薄,乃作战一大禁忌。你们说的日本,最早就是从宋朝开始这么叫的。《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唐朝那时还叫‘倭国’。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日本人说的话中,还保留了夏朝说话的部分方式,那时的日本人的臭名远扬,身高普遍不高,被别人叫为‘倭’。来到唐朝的日本使者,说话有自称的习惯,像洒家自称洒家一样,又因为日本在中原的东方,是日出的位置,所以后来慢慢被成为‘日本’。”
金城观一愣:“那你也长得不高,又有自称,你···会不会也是日本人?”
本华伦对峙:“洒家听闻今地有名叫上海,上海人自称阿拉;又有河南人,自称俺,他们要是长得不高,都是日本人了?洒家生为华人,死为华鬼,宋朝虽灭,但今何处沿袭了宋,那洒家就是何处的人。反倒是你的姓氏,金城,像是日本姓氏。”
相反,金城观却十分淡定:“没有啊,很多人都以为我姓金城,以为我是日本人,但是我不是,我是中国人。”
两人对质,却是局外第三人在慌。尤悟愈与金城观为友多年,心知此时的金城观,虽则表面淡定,但内心可以已经炸锅了,急忙向本华伦低语。
“华伦,别再说了,你揭到了他的伤疤了!”
“甚么伤疤?洒家都没碰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