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草草收尾第2/2段
燕北王轻轻抬手,身后的五千轻骑齐齐引弓搭箭,箭头之上缠着一圈圈浸满了油的火棉,一点即燃,箭雨之下,整座祭台顷刻便化作了片火海。
燕北王再次翻身上马,率着五千轻骑扬长而去,依旧是无人敢拦。
燕北王离去的两个时辰之后,楚国驻宋的大军开至宛城,事已至此,相王,楚国已经没有了心思,即便是晋国仍一意孤行,意欲称王,楚国也不会相陪了,楚国已经仁至义尽。
楚王当下便与晋国公辞行,在大军的拥簇之下,离开宛城,
相王祭典,开局势大,以郑国的屈辱,来壮其声威,列国轰动,晋楚两国也引天下侧目,可却如此草草收场,已经是笑话一般。
楚军原路而返,行至宋国边境。
“禀王上,宋国城门紧闭,不欲借道放行。”于大军之前先行一步叫关的一队轻骑吃了一个闭门羹。
“宋国不肯让我们通行,那我们便打回去,众将士听令,我们。回家!”相王祭典上,燕北王羞辱的是晋国公,可何尝不是在打楚国的脸,楚王的心情又能好到哪里去。
若是宋国放行,也便算了,如今多出了一位骑在列国头上的天子,楚国即便是想要侵吞宋国,也要再从长计议,不可如此前一般肆意妄为,但现在是宋国自己找死,那便让它如愿好了。
当日,楚军便破开了宋国边境,再一次踏上了宋国的领土,除了在国境之处还遇到了像样的抵抗之外,一路之上途径郡县的官员守军,或一触即溃,或直接望风而逃,无一合之敌。
强作镇定的宋王,连派三路使臣,前去燕北求援,燕北王也十分的仗义,当即发声斥责楚国如此行径,更是直言无天子诏令,擅对他国用兵,是对天子的不尊不敬,其心可诛,骂倒是骂痛快了,可却未曾调发一兵一卒,前往宋国救援。
楚王本还心中疑惑,宋国是何处来的胆子敢将楚国大军拒之门外,原来是有燕北在背后给他撑腰,那燕北王能率五千轻骑一路顺畅,自燕北到达宛城,想必走的也是宋国的国境了。
面对燕北王的声讨,楚王却遥相回应,“寡人路径宋国边境,却遇农人妄议国事,诋毁大夏天子,言语不堪,难入人耳,当治其大不敬之罪,然百姓粗鄙,罪在君王不知教化,寡人此番用兵,意在替天子管教臣下。”
这样一番无凭无据的说辞,谁人不知是楚王信口编来,但正因为无凭无据,叫人如何点破,又有谁人敢来点破,即便是被宋王视作保命符的燕北,也不过是拿宋国当枪使而已,无用时,便一脚踹开了事。
楚国军队仍旧在宋国境内驰骋,而且更加的理直气壮,更加的肆无忌惮,更是再无人敢阻,每一座郡县城池,只剩下了无力迁移搬离的百姓。
楚军虽然骄横,军纪却亦严明,且楚王下令,不取百姓一毫,甚至小心安置,将郡县官府府库中的粮食除了用作军需的部份外,其余皆分给百姓。
每行一地,楚王都要派出人去,与百姓言,“宋国遭此劫难,过在朝堂,罪在君王,却不在百姓,楚国亦不伤百姓一丝一毫。”
楚王这是攻心啊,把府库中的粮食分给百姓,看似大方,可楚王知道,以这些弃城而逃的官员的嘴脸,等楚国大军过去,他们回来会以更为丑恶的面目,从百姓手中将这些粮食一粒一粒要回来。
楚军让他们活,宋国的官吏却要他们死,这就是失民心,一日之间毁去的,宋国可能要用十年才能弥补。
即便是有人能看出楚国的所为,也无力改变,宋国的腐败是从宋王开始的,纵使是一代明主,手也难以伸到底下去,底层官员鱼肉乡里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蛀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况且他们的君王是一个贪财嗜利,楚国军队已到王城脚下,却只敢龟缩在王殿之中的宋王,有君王如此,国之大不幸。
楚王最终还是没有打到王城去,楚军只是借道回家而已,是宋国不肯,他们才只好打出一条路来,在宋国王城之下,楚王给宋王送去一句话。
“管好你的百姓,不然寡人来替你管。”
楚军终于出了宋境,所有弃城的官员,又都回去,仍旧官居原位,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宋王却不能当作什么的没有发生。
楚军离去的当日,宋王下令,将边境所有在楚军抵达当日离家务农的百姓羁押问斩,此举传出,列国轰然,原来一个君王,竟可昏聩到如此地步,史书之中所言的不是故事。
对于楚国不敢多说一句,却敢在自己的百姓身上宣泄怒火,这或许便是宋王的道理。
燕北王听闻此事之后,当堂大骂宋王,“如此之国,何不早灭!”当日令所有燕北之人不得与宋。
一月之内,列国十四,有九国与宋断绝一切往来,如此之国,当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