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挟天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晋国也一定会答应此事,熊绎心里对这一点很清楚,如今晋国的处境比楚国好不到哪去,同样需要破局,而且只凭燕北王在宛城的所为,晋国公也不会放过此次机会。

  果然,驻晋的楚使向晋国公呈上国书,晋国公没有丝毫的犹疑,当廷便接受了楚国所邀,甚至让熊绎都感到意外的是,晋国公竟然提出由晋国来发起此事,熊绎当然欣然应允。

  其实晋国确实是最适合发起此事的人,毕竟晋老国公是为大夏而死,田氏世代忠烈的名望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天下人心中,晋国有足够的理由去和燕北要回大夏天子。

  数月之后,晋国公向燕北送去一封书信,同时将书信的内容公之于天下,一时列国哗然,并非是因为信中的内容,而是这份书信的署名。

  信的署名是田桢而不是晋国公,所以才说这是一封书信而非国书,晋国公是以田氏忠烈的身份向燕北送出这封书信。

  当然书信的内容也引起了列国足够的注意,信中所言只一事而已,燕北戎狄,无有礼乐,更不懂礼数,如何能使天子之尊,屈居于此地,长此以往,大夏正统如何为续!

  当然信中言语渲染,堪称是催人泪下,让人感慨田氏忠心。

  然燕北王却不以为意,只一句话便想将晋使给打发了,“天子年幼,尚不足周岁,如何能受随意迁移之苦,千金之身,若受损伤,何人能担此罪责,一切还是等天子长大之后再谈。”

  天子的年岁倒是成了燕北王的挡箭牌,当日在宛城是如此,如今又是这样一般说辞,不过,燕北王的回应却是正中晋楚下怀。

  晋使返回的当日,晋国公便向列国送去国书,于列国君侯面前痛斥燕北行径,言语厉切,堪称入木三分。

  燕北戎狄之国,虽是一方诸侯,却从不与中原往来,更是多年未曾朝会天子,早有不臣之心,如今却强留天子于国,分明狼子野心,意欲控制天子,以图不轨,若真等天子年岁渐长,为其所惑,大夏行将不存。

  一番言语,便为燕北王扣上了一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帽子,而列国之中第一个响应的自然便是楚国,郑、宋、淮南三国在晋楚的裹挟之下,也纷纷响应。

  至于其余列国自然看得出这是晋楚两国联手做的一场大戏,但晋国所言也的确是说中了他们心中所想,晋楚相王,燕北从中作梗,在晋楚两国头上踩上一脚,他们喜闻乐见,如今反过来晋楚联手,钳制楚国,他们也是乐见其成。

  此消彼长,别国弱就是己国强,任何一个能削弱他国的机会他们都不会放过,况且燕北、晋国、楚国均属强国之列,他们巴不得三国争个你死我活,他们也好从中渔翁得利。

  所以晋国发声之际,天下便纷纷有响应的征兆,而辽东的表态,更是如一锤定音一般,列国纷纷倒戈,将矛头对准了燕北,南越虽未表态参与,不过已经影响不大,即便此刻南越站出说要力挺燕北,也扳不到列国大势了。

  面对列国的声讨,燕北王却仍旧不为所动,除打发了晋使的那句话之外,便未曾做出任何的回应,一副任你声高势大,我自巍然不动的气态,明显是不想将天子交出了。

  燕北王将当下局势看的很清楚,列国抱团好似很唬人,可真正为燕北所忌惮的不过晋楚辽东三国,辽东虽强,可距燕北如此之远,不过打打嘴仗而已,剩下的诸国大体也都如此,嘴上还能抱抱团,真要是让其实际出力,怕是跑的比谁都快。

  所以燕北真正要面对的不过是晋楚两国,这种两线对峙的局面,燕北王早就有所预料,只是早晚而已,当然,同时面对两大强国,燕北虽说不惧,可也算不上轻松,所以燕北王早有打算。

  在列国声讨的同时,燕北使臣悄然渡过赤水,来到淮南王殿。

  王殿之上,燕北使臣与淮南公相谈甚欢,只可惜,燕北使臣还未离殿,淮南边境便有急报传入王殿,楚军距离国境只六十里遥。

  对于淮南的事态,徐启可是从未有过松懈。

  淮南王殿之上,此前宾主尽欢的场面,此刻却是变得有些微妙,楚军为何而来,大家心知肚明,燕使也算当机立断,当下便提出辞呈,已是不敢久留,楚军压境,天知道淮南王会不会为了讨好楚国与燕北划清关系而拿他开刀。

  果不其然,淮南王一改之前的好脸色,对燕使厉声斥责,又命甲士将其架出宫门,不准其在淮南多留一日,当日遣返回国。

  燕使车驾驶出王城,一刻不敢停歇,星夜赶路,生怕淮南王变卦,或楚国强逼淮南,将其截留,但是不料,仍在淮南国境,赤水河畔之处,被一队轻骑截停。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