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会谈第2/2段
听到这话,淮南公终于松了口气,才想明白刚刚那番言语不过是对方的戏弄之词,楚军不就是要粮要船嘛,早说明不就好了,白白让他这一番担惊受怕。
钱,淮南还是不缺的。
很快,淮南公便按照楚军的要求,将一切粮草辎重都准备妥当,并且征调数百船只停靠在赤水河岸,仍楚军随意调用。
淮南公展示出了自己的诚意,楚军也不再停留,继续北上,直行至赤水河畔才停下,就屯兵于此地,遥遥指向燕北,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横渡赤水,攻向燕北国境。
楚军抵达的同时,晋军也踏出国门,向着燕北方向而去,不过晋军并没有选择直接横穿中山国,反而舍近求远,绕了一个大圈,始终都没有靠近中山国境六十里。
中山国夹在燕北与晋国之间,互为两国的屏障,既是两国的缓冲地带,同时也是雷区,只要互不妄动中山,便说明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
晋军楚军纷纷屯聚于燕北国境之外,作为发起人的晋国公又向燕北递上国书一封,言辞激烈更胜此前,再加上有两国大军压阵,底气更是十足,话都已经挑明,若仍强留天子于国内,他们便要出兵勤王,以清君侧。
打定主意要坐山观虎斗的列国,一点都不担心事态激化,反而要在猛火之上再浇烈油,纷纷声援晋楚,口号喊得异常响亮,造出了晋楚发兵便是天下齐助的声势。
而燕北王接下来的举动更是遂了心列国的心意,面对晋国送上的国书,仍旧是不为所动,反倒将晋楚两国说成是乱臣贼子,天子居燕,乃是奉继皇帝诏,剑指燕北,便是冒犯天子尊驾,其罪当诛。
所以燕北也理直气壮,派出重兵陈列于东南两境,与晋楚两国遥相对峙,丝毫没有惧意。
可惜燕北王还是小看了晋楚两国的决心,这一对峙,竟就持续了一年有余的时间。
其间双方自然少不了摩擦,尤其是晋国与燕北,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约战一场,当然夜中袭营的事情双方也都有过,不过双方都还算克制,每次用兵不过千余,决出胜负也不强追赶尽杀绝,任其逃遁。
夜袭营帐也都是只是惊扰,少有出格行为,所以一年下来,双方的伤亡并无多少,唯有一次,本是一场平常的约战,可双方领军的将士打出了真火,竟然随后各自聚集了万人,再次一战。
这一次两边都没有再留手,酣战数个时辰,均是折损过半,算是这一年有余的对峙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场碰撞,只不过双方在经此一战之后,都更加的克制小心,缘由大抵是都领教了对方的厉害,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士卒战力大体都是旗鼓相当,若真要死拼,很有可能便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而燕北与楚军,因为隔着一条赤水,所以只在江上有过一次短暂的交互,也是点到即止,未有一船折损。
可即便如此,只要晋楚两国一日不撤兵,燕北头上便始终宣着两柄利剑,更何况,列国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
一年的时间不算短,虽不曾爆发大战,可列国还是看到了晋楚两国钳制燕北的决心,所以难免便会有人起了异样的心思,若是从中推波助澜,再添上一把火,或许这次真的便是踩到燕北的机会,列国的使臣军队都纷纷运转起来,意欲图谋燕北。
燕北情况越发的危急,或许是仍旧是不想将这么一块肥肉拱手让人,燕北又硬着头皮撑了半年的时间,不过非但没有等到晋楚撤军,反而传来了辽东发兵的消息,若辽东真的兵至燕北,天下强国,燕北可就要独面三国了。
燕北也王不敢再托大硬撑,若是真的等来辽东军队,可就是覆水难收了,与之相比,占有天子能带来的好处,也就可有可无了。
燕北王终于低头,向晋国送去了国书,不再留居天子于燕北,但是同时燕北王也明确表示,既然天子不能留在燕北,那也便不能留居任何一国,至于该如何处置,那便是晋国要考虑的问题了。
在燕北看来或许这是给晋国出了一个难题,不过对于此种局面,晋楚两国早有谋划,此刻既然燕北低头,索性便将燕北也一同拉下水。
于是,一份署着晋楚燕三国君王之名的国书,送往列国,共邀列国君侯会谈,商议天子居所一事,会谈的地点很有意思,仍旧是郑宋两国的交界之处,宛城。
当日晋楚两国相王,燕北王在此处尽显了威风,如今却是风水轮流转,要在同一地方被晋楚折一折脸面,真可以说是种因得果,循环报应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