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祁县陈氏第3/3段
倒是田奇,虽然骑的也是临时淘换的马匹,但却骑得平平稳稳,丝毫不乱,还能时不时提醒杜伟关于骑马的要诀。原本暴躁易怒的马儿在他的控制驾驭之下,也是老老实实。周德看了看田奇的御马手法,挑了挑眉,没说什么。
六人狂奔了半日,来到小武驿。陈瑜和陈翔下马休息,吃些干粮。不知什么时候落在后面的周德和韩青两人缓缓赶来,向陈瑜作揖。
“老爷,我看了,后面没人跟着。我们这个速度,如果有尾巴,肯定会暴露。”周德说。
陈瑜颔首,吩咐诸位喂马进食,稍事休息,自己示意陈翔,走到驿外空阔的地方。
“之前我不方便细问。现在你给我说说,为什么连商量都不和我商量,就直接答应了陈文的安排?”陈瑜有些气喘,面色不渝地问。
此刻,陈翔也似乎少了一分在外人面前展现的恭顺,耿着身子回答:“因为儿子知道,如果和您商量,您一定会把这件事给搅和黄了。”
陈瑜也不否认,说:“你知道,还要这么做吗?还是说,你觉得,现在我拿你没有办法了?”
陈翔扯了扯嘴角,说:“儿子对父亲并无任何怨怼之心,私心想来,父亲的言行举止自有原因。儿子冒昧揣测,父亲反复阻止我出仕,所图甚远。儿子试做分析,请父亲斧正。”
“简言之,父亲在养望。北齐亡后,父亲于春秋鼎盛之际闭门不仕,征召不起,却又广纳门生,教书育人,所图的便是一个清名。大哥二哥如此人才,一个在军中基层历练,一个在长安做一个无品级的记事,也不过是为了显得我们一族甘于平凡的家风,而非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俗人。如此,养清望于天下,有朝一日得机,父亲以海内名儒,山野隐士出仕,负天下之望,自然是青云直上,宦途顺遂。”
“既然如此,若幼子勤于事功,以浊吏出仕,未免显得有些急功近利,饥不择食,倒显得和家族中其他人的高姿态有些格格不入了。养望一途,最是微妙,父亲不想多生波澜,自然不会让我出仕。”
陈瑜笑了笑,不置可否。“你既然这么认为,拿为何还要应下这行军参议的司职。就算是事情定了,我作为父亲,也有无数种方法来阻碍你从军。比如,打断你的腿。”
陈翔有些挑衅地笑了:“当然,即使如此父亲依然可以阻我。但我赌的就是,父亲还有出仕之心。养望一途,最是微妙。若急切,则显得沽名钓誉,声明大损;若过于狂狷,惹怒人主,则弄巧成拙,出仕无望。既要表现出自己的落落高洁,才高绝世,又要不着痕迹地表示对本朝心存好感,并无怨怼。这也是为什么大哥会去长安的原因,大哥清雅俊秀,见子识父,有助于养望。若你阻止自家子弟去从晋王的幕府,这会不会产生一种,你看不起晋王,乃至看不起朝廷的感觉?”
陈翔侃侃而谈,“太原陈可以表现自家的风骨,甚至不理睬晋王。因为作为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和亲王保持距离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而且他们和前朝牵扯过多,本来就不为当朝所喜。可父亲你,硬生生憋着自家不和太原陈归宗,不就是图个“自家与太原陈不同”吗?不同于何处?不同于对本朝的态度。所以,太原陈可以阻止子弟从军,父亲你,不能。”
陈瑜默默地看着陈翔,叹了口气,淡淡的说:“养望哪里是这么容易的?我在太行山,不在北邙山。我是祁县陈,不是扶风冯。”陈翔愕然。
“你呀,也罢。我同意了,回去把你手头上的诸事都料理好,去吧。这也许就是你的命数,我阻不了你。”陈瑜接着说。
陈翔后退两步,长揖大礼。
“多谢父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