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耳顺之迁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文振瘪了瘪嘴,对这好奇心引来的一顿教训,一点都不以为意。

  虽是年节节令,江州府的政事也是不少,这不赵亭在走访完必要的几家旧交之后,便处理起了政事,年节还没有过完的原因,赵亭便将办公的地方放在了家里。

  赵文振从内庭唤出了赵亭,虽说这段时间已经接到了两次圣旨,再接心里还是有些忐忑,这些日子梁国发生的事不算少,这次圣旨又不知要说什么事。

  赵亭和马公公寒暄了几句,期间有意无意的看了赵文振几眼,心中疑惑难道又是自己这个儿子搞了什么名堂,没有告诉自己?

  这段日子,赵亭已经被赵文振奇奇怪怪的事搞的麻痹了。

  焚香祭天,赵家父子跪在地上,听马公公宣读完了圣旨。

  而这次,圣旨中没有提到赵文振,大概的意思就是赵亭在江州任职通判期间,尽忠职守,清正廉洁,特升任御史台殿院侍御史一职。

  听到自己升任御史台,赵亭的眼中满是不敢相信,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在江州了,也将赵家的所有希望放在了赵文振的身上,没想到在耳顺之年,竟升了官。

  赵亭接过圣旨,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赵御史,怎么还哭上了?不应该高兴吗?”

  赵亭不好意思的擦了擦眼泪,嘴里含糊的说着:“是是…是应该高兴”

  马公公又说了些恭喜什么的官话,便要告辞了,赵家父子留不住,赵亭便叫赵文振送送马公公。

  “赵军校,现在赵御史也算是一名真正的朝官了,以后你在朝中行事,当方便的多”

  大梁的御史台本就是监察之所,不受相府节制,直接听命于皇帝,这却是在一方面说明赵亭以后在朝中不会再看蔡文的眼色。

  但赵亭身为蔡相的门人,多少还是要顾些情分,在说这其中的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的清。

  这次赵文振算是领会到了慎言的精髓,回道:“马公公可不能这么说,为陛下办事自然要尽心,方不方便不是我等臣子说的”

  马公公轻笑几声,指着赵文振说道:“孺子可教,赵军校入门了”

  “公公过奖了,以后还得马公公多提携”赵文振说着将一叠银票塞到了马公公的手中,感受着手中钞票的厚度,马公公脸色变了变说道:“赵军校这是做什么?”

  赵文振将马公公的手推了推,说道:“公公,我没有别的意思,您舟车劳顿,回去的路上买些酒喝”

  “哈哈,既然如此,咱家就不客气了,赵军校如此识大体,日后必是我大梁的栋梁之才啊”

  “那就借公公吉言”

  赵文振并不是一个掐媚的人,这样做也并不是要拍马公公的马屁,虽然看上去有那么点意思。

  熟悉历史的赵文振知道,这些宦官在皇帝身边吹的风有多厉害,所以有这个一人熟悉的人并不是坏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