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8章 如此人情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春归还不及搭腔,就听尹小妹忙不迭地问道:“顾姐姐,我虽说伫在那儿把这堂公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儿,却仍是有些梳理不清脉络,怎么一度就成了蒋氏和焦满势是真凶?”

  见宋妈妈赞了一句青萍后已然走开,春归干脆就只应付尹小妹:“就从吴二贵发觉吴小郎外出时被逼无奈先去报官说起吧,当时的负责此案的推官更加信任蒋氏的供述,但因为吴老娘撒泼,担心闹生物议影响他的考评,于是把吴二贵、蒋氏分别关押讯问。张氏想到老相识就是那位施七爷是当时知州施良行的族侄,且一直跟着施良行帮手处办杂务,便求告上他,施七爷应当认为此是小事一桩,只需向胡端打个招呼便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张氏让吴二贵脱罪。”

  “那施七爷又不是官员,胡端好歹还是个州佐,怎么唯施七爷之令是从了?”尹小妹质疑道。

  “胡端是施良行的党从,施七爷却是施良行的族侄,一直跟从施良行,他们都是知根知底的,别说胡端说不定有多少把柄握在施七爷的手上,单论施七爷是施良行的亲戚,这样一件事,胡端也不好推脱。”春归很有耐性的剖析:“可胡端毕竟是佐管刑案的官员,他知道要让吴二贵脱罪就必须坐实蒋氏的罪行,可蒋娘子是妇人,说她殴杀吴大贵太不通情理,又听吴老娘的供辞认为‘串通奸夫’这个说法可用,但奸夫是谁却让胡端犯难。”

  尹小妹颔首:“要是不把蒋娘子冤成凶手,蒋娘子必定不会放过吴二贵,可胡端已经决意包庇吴二贵,为绝后患,只能让蒋娘子担罪,但为了让这案子看上去更加让人信服,那么还需要落实‘奸夫’。”

  “那时施良行在任,胡端应该也会协佐征收粮赋等等事务,而摊派上粮长的焦满势病故,其家属却为了推脱粮长隐瞒焦满势的死讯,上报为抗役逃亡,而巧合的是胡端刚好从经办东墟命案的衙役口中听闻案发当晚,他经过焦家门前刚好撞见郎中郭广从焦家出来,深更半夜,一个郎中为了什么去焦家,且就在次日,焦家便报了焦满势逃亡。胡端应是起了疑心,找来郭广逼问,得知焦满势病死,正好他为蒋氏的‘奸夫’烦难,所以计上心头。”

  胡端之所以包庇吴二贵,压根不是为了区区的贿赂,而因无法拒绝施七爷。施七爷受贿,应当也不全然是看中那点钱财,一来是因张氏的旧情,再者他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眼中,答应了请托,在张氏面前再次显示了自己的能耐,对于这类人而言,莫名其妙的虚荣比钱财更让他满足。

  至于施良行,可能压根不知道这桩案子的详细,他的族侄和党羽经过了怎样一番操作,又或许知情,但也觉得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原来是这样。”尹小妹连连啧舌:“要若不是华秀才,蒋娘子只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只能含冤枉死了,当然也多亏得我,否则华秀才连大爷的面儿都见不到,更别提救蒋娘子出狱,把吴二贵绳之以法了。”

  “没错没错,阿低是首功。”春归被她逗得呵呵直笑。

  “可是顾姐姐,我还有一点想不明白,怎么焦满势被摊派上了粮长,病故后责任仍要焦小郎一个尚未及冠的少年承担,反而逃亡了,焦小郎就能免责呢?”

  这连春归都回答不上来了。

  她那时之所以猜中焦满势已然亡故而并非不知所踪,是因渠出窥听得来的蛛丝马迹,尤其是焦二叔提起焦小郎三年之后即可应府试,生员试不比得乡试、会试需隔三年,而为每年一试,听焦二叔的口气,对侄儿的才能十分自信,为什么焦小郎就必须再等三年呢?

  让春归忽然就想到了父丧!

  如今也的确得到了证实,虽说焦三伯、焦二叔等为了保住寡嫂、侄儿的家业,决定隐瞒焦满势的死讯而谎报逃亡,但到底害怕被揭穿——更别说没过几日就被胡端洞悉反过来加以威胁。又尤其是焦小郎将来要走仕途,要若被察实居父丧而应试,就算考中了功名也可能因为不孝的罪名而被革除,他们朴素的想法是干脆让焦小郎等上三年,日后就算事发,至少可以保住焦小郎的功名。

  不过春归就算猜到了这点,但她也实在闹不明白,人死役不消逃亡反能摆脱征役是个什么法理。

  “这事还需等大爷回来,向他请教。”春归经尹小妹提醒,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求知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