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颐和园里英雄偶遇第4/4段
没想到我跟姐姐划的太高兴了没坐稳,就翻到水里去了,司机王叔叔为了救我们就跳入水中,可是都怪我们,要是不划船就不会出事了。“
“她俩不是亲姐妹,都是在那场地震中的孤儿,这次她俩来燕京,我就想让她俩高兴,没想到”
“对不起!刚才别介意我名叫梁海涛,是燕大77级经济系的。”
“没关系!我理解你,其实我的性格也跟你一样,不愿意张扬。去年我也参加高考了,但是没考上,不过我还在继续努力,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虽然失去了下半身,但我上半身还是健全的,我不能失去脑子,不能失去知识。”
“你的年龄比我大,我就叫你小武哥吧!你今年一定能考上的,只要你同意的话,我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帮你复习!”
“对!小武哥,只要有海涛的辅导,你今年一定能考上大学的,我们都是跟海涛在一起插队的知青,去年高考复习的时候,都是经过海涛辅导的。”袁姗姗几个在一旁说道。
“真的?那太好了!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你来的时候给我打电话。很高兴认识你,海涛,我们交一个朋友吧!有机会上我家坐坐,你们几个都一起来,跟我说说你们知青的故事,当年我要是没有参军,也会成为跟你们一样的知青。”
十个人边说边一块儿走出了颐和园。
来到一辆黑色的伏尔加前,杨小武对梁海涛说:“我们就先回去了,再见,海涛,我等着你们给我打电话!”
“好!我们一定会尽快跟你联系!”说完,梁海涛一行六人,举起右手,向杨小武行了个军礼,目送着眼前的黑色伏尔加缓缓离去。
颐和园之行,因为发生了后来梁海涛救人的事儿,大伙儿早把本来想问梁海涛的那些事情给忘了
开学之后,所有人都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之中,每个人如同干枯的海绵一样,恨不得把十年失去的知识都补回来。
除了晚饭后和周末在一起分享、交流、讨论问题之外,梁海涛和刘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教室、图书馆、宿舍里。
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的博雅塔,是梁海涛和刘娜在晚饭后和周末常来的地方。
一直以来,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了燕大校园的一大景观。
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燕大内外,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多少年过去了,博雅塔依然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华夏历史风云的变幻。
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半个月过去了,昨天又接到唐刚的电话,通过户籍管理部门,按照年龄、性别,还是没有找到梁伯阳和方淑敏这两人。”
“会不会在这个年代,梁伯阳和方淑敏这两人并不在燕京?”
“不可能,根据前世他俩所说的情况,从小就在燕京长大的。”
“有没有可能不在万寿路和西城区这一带?”
“唐刚说,燕京的每个区都搜遍了。”
“面对这种情况,唐刚有说还有什么办法吗?”
“唐刚说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
“什么情况?”
“那十年,燕京有不少人受到牵连而被遣送到外地”
“你的意思是,他们的父母有可能像你爸爸妈妈一样?”
“是的,而且是全家迁出了燕京,有的回老家,有的到偏远山区农村。唐刚在电话里说了,这种情况涉及的面很大,人数太多,一时半会儿不好查。“
”别着急!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就说明还有希望,我爸不是说过了吗,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迟早都会解决的。到时候他们说不定会跟着父母一起回燕京的。我不相信咱们在燕京读书四年期间,会等不到。“
”嗯,唐刚也是这么说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