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己所欲者亦施于人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20世纪80年代初,华夏正处于万物复苏之际,各行各业人才青黄不接,需才孔急。

  在77级大学生进入大三的时候,主管部门就曾在部分大学中征求学生的意见:是否愿意提前毕业?

  读完三年或三年半,就可以按照正式本科毕业生的待遇,提前安排工作。

  当初,确实有不少来自农村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提前毕业进入工作岗位。

  在1980年夏季到1982年春季之间,1977年考录的27万大学生陆续毕业,成为华夏改革开放后选拔和培养的第一批优秀人才,为求才若渴的华夏社会注入了一批新生力量。

  紧接着,1982年夏季的78级大学毕业生的喷涌而出,再次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填补了巨大的需才空缺。

  当时,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叫作“金77,银78”。

  后来,因为这两届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的成功率之高,此顺口溜也在社会上广泛传颂着。

  进入2000年开始,有人做了四条总结:

  一、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年龄跨度如此之大,而且普遍具有底层生活经历。在饱经沧桑之后,这一群体普遍个性坚定沉毅,能吃苦耐劳。

  二、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亲眼看到华夏天翻地覆的社会转变,并深刻反思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神圣教条。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形成坚毅个性和练达的人情,必将成为日后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比例达到2538和2346,这在华夏各个时期的大学生中是最高的两个年级。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成员的知识结构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人生成长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不会再有哪一届大学生像77、78级那样,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刻苦学习。

  以上的四条总结,注定了77、78级的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国家和社会的重任。

  77级大学生毕业分配终于在19年11月份开始进入倒计时。

  1982年1月24日,恰逢辛酉年除夕,又正值寒假期间。所以77级的毕业典礼、派遣分配等工作,必须在1982年1月24日前全部完成。

  自19年11月份,各个系公布毕业生分配小组名单开始,到分发工作派遣证,毕业分配工作历时整整两个月。

  绝大多数高校,在1982年1月18日之前,都将派遣挣分发到毕业生手中,并且当日即可离校。

  1982年1月18日,这一天恰好是辛酉年腊月廿四,小年后一天,大寒前两日,距辛酉年除夕还有6天。

  有意思的是,从丁巳年大寒入学,到辛酉年大寒毕业,从大寒开始,到大寒结束,象征了77级大学生挟拨乱以生,沐改革以长的心理历程。

  这也是77级迥异于历届同窗,在华夏高教史上创造的独特巧合记录。

  作为燕京大学恢复高考招生之后第一届被授予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毕业大会在燕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燕大学生历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使命感特别强。

  在毕业大会上,“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献给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口号,把大会推向了高潮。

  “燕大的学生是天之骄子,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同龄人中的强者,应该充分发扬人性中利他的一面。”

  “把弱者的苦乐当作自己苦乐,胸怀天下,这就是燕大学生与众不同的情怀。”

  “燕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所以有义务回报社会,这就是燕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为百姓幸福、为国家发展、为人类文明作贡献,这就是燕大学生崇高的使命。”

  “在华夏历史命运任何一个转折的重要关头,燕大学生历来一马当先,做出可歌可泣的贡献。如今,社会期待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我们理应义无反顾。”

  在毕业大会上,梁海涛不由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