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听证会(三)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为之前那些问答,百姓也听得不是很懂,不知道谁对谁错,但说到这里,百姓心里明白,你治水治水,完全不顾民生,就不如不治。

  王安石、吕惠卿闻此嘘声,皆是黑着脸。

  曹太后坐在佛像面前,听到这番言论,拨动佛珠的手,也渐渐变得愈发凌乱,几番启唇,终究还是没有说话。

  赵顼看在眼里,心中很是窝火,其实关于是否开掘漳河,他当时是很犹豫的,确实耗费太大,他也舍不得。

  不过程昉强烈这么干,甚至以辞呈威胁,再加上王安石也极其支持,他也没有主见,毕竟那时候公检法都还是雏形,他又被架在上面,不能轻易收手。

  而如今他是下定决心,不能再怎么下去,这么搞下去,多少钱多少人都不够用。

  周革下去之后,王巩又传洺州通判刘恩出席。

  张斐先是照例询问,是代表自己,还是代表州府,刘恩表示自己是代表洺州前来作证的。

  “根据我们检察院所查,洺州是曾官员说当地百姓是乐于徭役,不知是否?”

  张斐问道。

  话音未落,外围就响起嘘声。

  乐于徭役?

  这得多不要脸才说出这种话来。

  “肃静!”

  许遵敲槌,呵斥道。

  庭警也立刻举起肃静的木牌。

  等到嘘声消散后,刘恩点头道:“是的,开漳河,洺州就调遣一万徭役前去相助。”

  张斐道:“刘通判方才可有听到那些嘘声?”

  “有。”

  刘恩立刻道:“但他们并不知实情。”

  张斐笑问道:“我也不知,刘通判可否详细说说。”

  刘恩立刻道:“在未改河道之前,洺州百姓是饱受水患,经过程都监治理后,洺州百姓不但免于水患,而且干枯的河道,又在程都监督促下,放淤、灌淤,这些河道已经变成数万顷良田,供百姓耕种,百姓自然乐于徭役。”

  适才还十分萎靡的王安石、吕惠卿不禁精神一振。

  韩琦小声道:“这小子还真是不拉偏架,这边打一棒子,那边就赶紧送上一颗大枣。”

  富弼道:“别说打一棒子,就打死又如何?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将毫无意义。”

  韩琦点了下头,对此也是深表认同。

  他们这把年纪,对于党争是极其厌恶,历史上他们虽然反对新法,但也是用敬而远之来表达,而非向年轻时,与王安石斗得天翻地覆。

  因为他们发现,斗下去是毫无意义的,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张斐问道:“你方才也应该听到周副使他们所言?”

  刘恩点点头。

  张斐道:“对此刘通判怎么看?”

  刘恩道:“这我不好说,但是对于洺州,是利大于弊,因为洺州百姓常年饱受水患,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治理,但是光凭洺州一己之力,又几乎做不到,需要河北各州县齐心协力,可之前大家都是自扫门前雪,直到成立制置河防水利司,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我们洺州多数官员都非常支持程都监。”

  顿时有不少官员嗤之以鼻,你这说的难道就不是自扫门前雪吗?

  但也不少官员点点头,表示认同,凡事也不能只看一面。

  张斐道:“所以周副使他们所言的那种役死人夫的情况,并未发生在洺州?”

  刘恩迟疑一会儿,“多少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洺州当然也有百姓逃役,但大多数百姓对此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工事都修建的很快。”

  张斐点点头,又低头看了眼文案,“适才刘通判说洺州多出数万良田,但这好像并未反应在税收上。”

  刘恩愣了愣,警惕道:“这这我不大清楚,而且这与此事有何关系?”

  张斐道:“我只是想确定,是否真的多数数万良田来。”

  刘恩道:“此事千真万确,朝廷大可派人去查。”

  张斐笑着点点头,“朝廷会派人去调查的,多谢刘通判出庭作证。”

  “不敢,此乃在下分内之事。”刘恩讪讪一笑,眼中闪烁着一丝畏惧。

  但其实在场官员都是心如明镜,多数这么多田,又有多少能够落在百姓头上,当然不能反应在税上。

  富弼小声向韩琦道:“你没有份吧?”

  韩琦哼道:“我需要吗?”

  国庆快乐,祝愿大家能够早点下高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