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九章 西风凋敝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唐之信说:“继续说。”

  王东阳说:“云鼎商超和润禾集团已经走上轨道,但我们的资金并不富裕。也就是说,我们的‘护城河’还没有实质性的建立起来。一旦遭遇一些恶性竞争,我们手里的资金还是不够用。这次我们融资的资金虽说已经到了千亿美元的级别,但这些钱毕竟不是我们的,时刻都有可能被投资方抽回。怕就怕,资金已经投了进去,对方说要抽回资金,结果我们还是要从已有的利润中筹钱给他们。这样一来,我们的润禾和云鼎资金肯定还会紧张。这时,如果他们再来一轮市场竞争,那我们可能是腹背受敌。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条件并不成熟。”

  唐之信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表示认同。据实而论,这笔千亿美元募集的投向就是目前旗下的润禾集团,如果不是和服饰有关,威特和卡布奇是不会对自己进行投资的。相比商超这种大流通、大物流,他们更喜欢润禾。因为润禾的业务简单,好理解。每一个服装系列的生存周期都是可以预测的,风险自然也是可以把控的。而这支基金的主要任务就是借着收购像润禾这样日薄西山的品牌服饰集团,与优质布料合作供应商进行合资。

  唐之信又问:“那你预计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时机成熟?”

  王东阳说:“少则十年,多则,可能我们一辈子也碰不到这样的时机。除了这种基金外,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大量可以长期使用的现金。而这些现金不是基金的。这一点儿我们倒是可以向博科维学习。”

  唐之信惊讶:“投资保险公司。咱们可没有一个人懂啊。”

  王东阳说:“其实从投资云鼎集团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多元化运营了,只不过幸运的是,你做过商超行业,然后再有南云起这样的人帮咱们打理。这才使得专业和投资之间没有出现矛盾,但到润禾这儿,你发现没有。原木一郎其实做得要比咱们好得多。但市场有一个规律,你不可能占据一个行业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份额后,公司还能保持创业时的那种活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希望我们把市场目标只定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云鼎集团和润禾集团都不能超出这个行业的百分之三十,这样做倒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希望把市场的压力持续不断的传递给公司内部,迫使他们时刻保持充足的战斗力来面对未来的竞争。如果我这个推论合理,那么咱们的钱也不能只投资在这两个行业里。只要咱们有能力为他们赚钱,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来,那到时候,手里有过剩的资金,而没有好的投资,也不行。所以,从润禾开始,我们实际不是在做多元化运营,而是多元化投资。这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投入经营,后者,只投资,不经营。把这个领域里最卓越的人请来,全权交给他来做。”

  唐之信说:“那我们就剩两个事儿,融资、找人、看报表?”

  王东阳点了点头说:“不是我俩,是你。还有一个事儿?”

  唐之信说:“什么事儿?”

  王东阳说:“假如类似于太阳谷这样的财富俱乐部,然后整合资源。当然,如果能在公众面前露个脸儿,最好。”

  唐之信摇了摇头,说:“前四项我都可以答应,但最后一项不行。我可不想变成什么公众人物,就这样就挺好,最好是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没人知道云鼎和润禾是谁投资的最好。说句咱们的俗语,人怕出名猪怕壮,话虽粗糙,但道理不错。”

  王东阳被他这一形象的比喻弄得笑了起来,说:“行啊。那接下来,你是不是要任命了?”

  唐之信这才发现,王东阳早就洞察了自己的心里,脸上显出一丝尴尬。但同时,心里感到很欣慰。一个企业就像是一个房子,屋顶好看又耐用,那基础架构必须稳固,这些稳固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顶梁柱。之前,唐之信是云鼎的主要顶梁柱,现在或者未来王东阳就是这个企业的顶梁柱。

  人这一生,生对家庭,学对专业,找好伴侣,交对朋友,作对事业,算是圆满。而这五点,只有家庭对唐之信来说稍微有些牵强,毕竟在一般人严重,单亲家庭怎么也不如双亲家庭,更让唐之信感觉到现没有。原木一郎其实做得要比咱们好得多。但市场有一个规律,你不可能占据一个行业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份额后,公司还能保持创业时的那种活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希望我们把市场目标只定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云鼎集团和润禾集团都不能超出这个行业的百分之三十,这样做倒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希望把市场的压力持续不断的传递给公司内部,迫使他们时刻保持充足的战斗力来面对未来的竞争。如果我这个推论合理,那么咱们的钱也不能只投资在这两个行业里。只要咱们有能力为他们赚钱,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来,那到时候,手里有过剩的资金,而没有好的投资,也不行。所以,从润禾开始,我们实际不是在做多元化运营,而是多元化投资。这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投入经营,后者,只投资,不经营。把这个领域里最卓越的人请来,全权交给他来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