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73章第3/4段
扼腕叹息过后接着学习,素肉的重点是如何让鸡腿菇有肉味儿,高帽厨先将其炒软,洁白的菇身上微微泛黄,随后加入盐米酒去腥,最后爆炒后调味。如何将起炒得软硬适中,口感同肉相似是关键。
鸡腿菇包入酱汁,素京酱肉丝便制作完毕。
他伸手挠挠下巴,心中有了主意。
……
第二日,莫文远提着小篮子帮李三娘跑腿,坊内虽有果蔬摊子,种类却没有西市齐全,再加上李三娘指明要买笋干,光德坊内的摊子可没这什物。
笋有春笋秋笋之分,夏日斑竹也产笋,嚼起来口感同嚼蜡,又味苦,无人想吃。
储存到今日的笋干都经过脱水处理,春日挖出来沥水切片,在阳光下暴晒几日,直至晒干笋片中的水分再收起来,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储存方式都差不多,但笋干质量却有三六九等之分,故而李三娘遣莫文远去买,她曾对林大娘说过“我儿年纪尚小,对食材的敏感却是天生的,论其好坏,就算是我都比不过哩!”
眼下便是如此,货摊的老板见莫文远迈着小步子来了,脸上带笑“莫大郎来了?可是帮你阿娘跑腿?”
莫文远笑嘻嘻的,露出缺牙巴,他道“要菇和笋干,不要外面的笋,要晒得更干好吸水的。”
老板老神在在道“菇要什么?白玉菇?香蕈?猴头菇?”
莫文远盘算一下,白玉菇切丝后口感与鸡腿菇相似,咀嚼起来很有肉的感觉,而香蕈也就是香菇,是李三娘常买的,切成丁后与吸饱了汤汁的笋干加入豆酱翻炒,褐色的酱汁颤巍巍挂在蘑菇丁上,鲜香诱人。
他道“香蕈与白玉菇。”
几分钟后他领着一篮子食材摇摇晃晃往家去了。
“阿娘,香蕈与笋买来了。”
“搁台上便是。”
“供给寺庙的馒头,可决定了?”
李三娘道“香蕈笋馅儿、桃馅、酱青炒冬瓜,还有菘菜馅儿。”她皱眉道,“就是单纯菘菜馅味不够浓,还要寻些蔬菜一起烫了才是。”
“就不知有何蔬果味道与肉相似。”
莫文远道“白玉菇啊。”
李三娘万万没想到会从他口中得到答案,嗯了一声后猛地抬头。
莫文远装可爱咂嘴巴道“前几日阿娘做了,我和堂兄都说好吃,很有嚼劲跟肉一样。”说着他还拿出一把白玉菇道,“阿娘,晚上想吃菇。”
李三娘可没闲心管晚饭了,羊肉猪肉多带一股腥气,她烹调时喜欢加入葱段与酱清,如果用相同方式做白玉菇,会如何?
想到这她就把白玉菇从莫文远手上接过去道“晚上做给你吃。”
莫文远道“先用油炒一下,再加入料酒,汁水更多味更香。”
李三娘哭笑不得道“晓得了。”
……
到了饭点,莫小狗与莫文远坐在坐垫上,眼巴巴看向台前。
莫小狗“婶婶做了甚?好香。”
莫文远随口道“肉吧。”
莫小狗“但以往做肉味可没这么香。”鸡肉羊肉还好,与后世口味相似,但没劁过的猪总有股挥之不去的腥臊味,饶是李三娘用葱蒜压味,也挥之不去。
但今日莫小狗却闻到了一股清新的香味。
莫文远道“许是换了别的肉。”
莫小狗奇道“莫非谁家跟耕牛死了?”
不多时,一大碗黑乎乎的“炒肉”上桌,李三娘还切了笋丁放进去一同翻炒,用的油也是素油。
素油即菜籽油,价格比荤油还贵,早在汉时,人们便开始尝试素油提炼,而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压榨取油的记载。
长安僧侣众多,许多人又严守清规戒律,故而此地素油很有市场,无论是僧人还是富有的信众都会购买。
李三娘见素油价高,虽有些心疼,却还是买了一瓮。
她心说,素肉包子的价得定高些。
“开吃吧。”
三人的筷子齐齐扎到装满“肉”的碗中,莫小狗也不顾烫,直接塞入口中。
“唔”
他含糊不清道“太好吃了!”
“婶婶这是牛肉?”
李三娘摇摇头道“是白玉菇。”
莫小狗大惊“白玉菇怎会有肉味?”
“不,比肉还要好吃。”
莫文远也为其味感到惊讶,这年代的猪肉实在不好吃,相较之下白玉菇伪装的肉丝味道更好。
他道“阿娘,这菜叫什么名字?”
李三娘一锤定音道“就叫素肉吧。”
唐朝馒头与现代馒头包子形状皆不一样,为方便蘸酱,半边白胖,半边有一尖角,吃时用尖角蘸糖或酱。
她现在所包的馒头,比平日里的还要扁些,莫文远眼瞅是按照桃子的模样包的,他道“阿娘,桃子尖头是红的,我们要不也把尖角染红?”
李三娘盘算道“染红容易,紫苏苋菜无论哪种炖煮后都出红汁,到时多加点水蒸之前在面上过一圈便是。”
莫文远主动道“阿娘我来帮你。”
&e的感觉,而香蕈也就是香菇,是李三娘常买的,切成丁后与吸饱了汤汁的笋干加入豆酱翻炒,褐色的酱汁颤巍巍挂在蘑菇丁上,鲜香诱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