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第84章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陆忠对缑氏县很熟,他想自己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莫文远烹制的美食,有意答谢他,便道“小郎君可要尝尝洛阳水席?此地还未到洛阳,水席却做得很好,值得一试。”

  莫文远的眼睛都亮了,前两日他在厨神系统中兑换了洛阳地方美食的介绍,其中就提到了水席。

  介绍生动有趣,不仅指出水席中常以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做材料,还附上精美的成品图片。

  优秀的厨子绝不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所学菜系,他师父一开始就教导他要广尝天下菜,博采众长,如此才能提高手艺。

  现在亲尝水席的机会摆在眼前,他能不兴奋?

  “要要要要要!”

  他一定要尝尝水席!

  他腮帮子嚼得起劲,让周围同龄小伙伴羡慕得都要流口水了。

  王复愿的孙子与莫文远差不多大,他眼巴巴看着寒具道“莫大郎,你阿娘竟然给你做寒具?”

  莫文远面上笑嘻嘻,嘴上却不说话,他心道,哪里是阿娘炸的,分明就是他自己炸的。

  寒具就是馓子,用蜜调和面拉成细细的丝,随后放在油里炸着吃,莫文远还蛮喜欢这种炸物的,又脆又硬,嚼断后满口喷香。奈何在唐代食用油价格还是偏高,平日里炒菜做肉馅放油就罢了,做馓子那可是要有半锅的油才能将其炸透。

  李三娘家在光德坊都是有名的富户,但你让她用那么多油炸寒具,还是有点心疼。莫文远对油的控制好,更兼之能把馓子拉出漂亮的形状,故而便接过大厨职位,在灶台边上跳锅边舞。

  他早不是几年前的小豆丁,足够的营养让他长得比同龄人还要高,9岁不到身高已经到了一米四上下,再过两年就是高挺的小白杨了。

  莫文远大方地将馓子分给周围小伙伴道“要吃不?”

  “要要要!”

  “当然要!”

  “莫大你人真好!”

  其实每个孩子就分到一小把馓子,但他们已经很满足了,这可是用大量油炸出来的寒具,怕是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吃得,现在他们竟然能吃到,真是托了莫大郎的福。

  ……

  吃完之后,孩子们之间微妙的好胜心发酵,各个也不知从哪里掏出了煮好之后雕刻的鸡蛋,蛋白上被雕刻出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纹路,并染色绘彩,精美如同艺术品。

  王复愿孙子凑到莫文远边上道“莫大,你家的镂鸡子啥样?”

  唐时的寒食节比现代的清明节还要好玩些,除了到城郊扫墓之外,还有各种娱乐活动,斗鸡子就算一个。莫文远第一次听李三娘问莫小狗斗鸡子成果时,还以为对方和现代的小学生一样,做金鸡独立状,小腿折了和邻人比斗。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斗鸡子是比谁家的寒食节彩蛋做的好看。

  莫文远在拿出珍藏的彩蛋之后,还颇为得意,他伸手将鸡蛋高高托起,如同展示国王的权杖一般,在众人眼前晃过一圈。

  他很有小孩子心性道“我家的彩卵,你们看如何?”

  众人“哇”

  除了哇之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的彩卵雕刻得还算精细,有的是串联在一起的漂亮纹路,有的是合家欢的字样,后又用大红大紫的颜色染过,拿出来也挺有面子。

  但是莫文远的这个,已经不是普通的彩卵的,简直就是珍宝啊!

  他为此还专门跟慧空借了一把刻木头用的细刀,半旬旬之前就对着鸡蛋比划,刻出的失败品都进了莫小狗的肚子。

  莫小狗以前也是学过雕工的,但他们的雕工多是在冬瓜、南瓜或者西瓜皮上练出来的,鸡蛋白的柔软程度同瓜皮不同,一开始下手,就算是他也没有分寸。

  连报废几个蛋之后,他才拿捏准了力度,开始精细雕刻。

  莫文远刻的是人物图,模特便是家中几人。人脸虽不精细,但看身上穿的衣服,却能辨别的谁对谁,即便是对莫文远本事熟悉的家里人,见他刻出这玩意儿后,都惊讶得不行。

  鸡蛋头尖底宽,用极细的毛笔在上面作画都难,更不要说是用刀刻人物小像,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