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镇之以无名之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我有些懂了,紫烟你等等我。我去去就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苏青就这么喃喃自语的走了。

  顾紫烟目瞪口呆。这也行?!她怎么就没懂呢?

  顾紫烟即能背诵出来,也能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没有多少感触。难道得来的太容易了?不是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且她的文言文的底蕴单薄的可怜。文言文里的君君臣臣王候,未必就是后世翻译文当中的地位和官衔。一些翻译大家也是多少有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就像中医里说的君臣佐使的用语,也不是指的君子或帝王将相。

  我离开留仙门之后,一定要寻个好的教书先生,好好的教教我,从最基本的开始,正当顾紫烟暗自打算豁上脸皮和一些顽童一起学习古文的时候,苏青闭关了。顾紫烟再一次把自己给坑了。虽然苏青有所进益,是顾紫烟愿意看到的。但谁带她回家啊。她还记得她跟她这辈子的爹的约定。她的及笄之礼啊。

  怎么一个两个的,都能从她的话里获得启发,凭什么就自己没感觉呢?敢情她穿越过来,是来传播福音的?!

  传说东周末年,老子归隐,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假如平行宇宙之间总在不经意之间重合,那么就会有重合的历史。既然她拜过老子的画像。那么便有老子其人的存在,就应该有道德经流传下来。难道没有尹喜这一人物?没有尹喜就没有道德经的传承人?又或者说法不传六耳。按说老子那个年代的人,觉悟都是很高的。

  算了,不想了。即便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斯人也不会是自己这个半调子。

  与其说是自己给他们带来了转机,不如说是他们厚积薄发,一点灵光便已足够让他们茅塞顿开,点亮他们自己前行的路。自己不过就是个导火索的作用。换一个人也应该是做得到的。

  读万卷书,也要行千里路。顾紫烟隐隐有种感知,如果她不读够万卷书,行万里路。体味人生种种,大道与她来说,金丹便是尽头。真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又偏偏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文盲伤不起啊。在这个世界,如果不是有点机缘。就凭自己,唉,比百无一用的书生还一无是处。也只能靠父母的庇护生存了。或许学点绣花技巧,学点看账簿的本事,稍许御下的能力,填补些宅斗的心机?万幸啊!想来还是要感谢昊日元君。

  对旁观者来说,或许觉得顾紫烟是个很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又或者认为她很是薄情。但是谁又有资格去怪罪她,对于别人也许就是几个月的工夫,对她而言已经是15年过去了。再深的伤口也该愈合了。疤痕痛不痛,那要问曾受过情伤的人用了多长时间来愈合创伤。她的一头银发难道不是情伤的证明?也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缘由。只能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今从头过,一切已成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