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节诵经为谁第2/2段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紫烟,你猜阿难又会如做答?”
阿难拜佛后答:“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佛问:“处今何在?”
阿难说:“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佛告诉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璃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
阿难答:“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佛又说道:“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說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阿难再拜佛说道:“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佛告诉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佛说:“阿难汝今所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未从外入。若复内出,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阿难说道:“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否?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感觉者这,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活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貝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阿难拜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
…………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应即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闭,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汝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汗,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
顾云飞停了下来,似乎有所感悟。低头看了看怀中的顾紫烟。闭眼敛眉沉思了一会儿,罢了。一切随心随缘就好。
整个人放松了下来。抱着顾紫烟起身踏着虚空,脚下出现了虚幻的八卦图。转瞬即逝。人也立时消失在空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