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处置第1/3段
这本书是顾紫烟至今为止看的书当中,最有认同感的一本书。
所以顾紫烟细细研读,与自己的体悟两相印证。但也有许多不解。
这些不同,还有待顾紫烟以后慢慢考证才能知道分晓。
比如黄庭内景经悟成子曰:魄为阴神。而顾紫烟认为魂魄本为一体,失魂的魄是没有神识可言的。持剑修士认为,古语有云:魂望生,魄望死。魂为生魂,魄未必是死魄。不过是为罪孽所累死。绝其所累和除其所束。则魂魄得以相交而生元神,则去仙不远矣。
但顾紫烟却有些不解,魂魄相依为人之根本。如何相交?
但这也只是一个修真的概略,虽是比其他的书说的详尽了一些,但具体如何做,并未细致提及。浅尝即止的感觉。法不轻传,悟到了便是自己的。师父只是个领路人,更何况是修炼的法门,一向是被禁言的。不过是防止他人了解了自己的法门进行攻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不过即便是如此,顾紫烟也如获至宝。心里舒适了很多。
顾紫烟放下了书,看着琉璃宝宝还在熟睡,她摇了摇头。虽然小孩子的身体容易疲倦,睡眠的时间很长。但是他毕竟曾是大乘期修士,神识应该是强于顾紫烟。想必是浴火重生耗尽了泰半的能量和精力,不知要熟睡到何时。
顾紫烟右手食指微屈,轻轻叩击自己的额间。慢慢的整理思绪。这本书的内容虽与其他的书相比是大同小异,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小异,让顾紫烟不得不谨慎行事。看了一本书,被带到了沟里的人不少。
罢了,权当打发时间。继续看下去再说。书里提到了小周天的三关九窍。
所谓的小周天的三关九窍,很多人都知道。叫法稍有区别。有的称为三丹田。又稍稍有了一些出入。
比如修真图曰: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
尾闾在脊椎之下的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直至两肩夹骨对处,为夹脊又上至脑,为玉枕。此三关也。
前有三丹田:泥丸,土釜,玉池是也。
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开一窍,乃藏神之所。
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
眉心之下谓之鼻柱,又名雷霆府
金桥下至口中有两窍通喉,谓之鹊桥。喉是颈骨乃内外之气所由出入者也。后有软喉谓之咽,乃接饮食,通肠胃者也。
其喉有十二节,号曰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上有骨,名为鸠尾心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湖交会之处。
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穴也,乃中丹田。
而道钟警明曰九重者,人身背骨有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左右皆有窍,故曰,九重铁鼓而三关有前后,前三关是泥丸,土釜,玉池后三关是尾闾。夹脊,玉枕。因为后背骨脊梁有三关,一个关是一个窍,每一个关旁边又有两个窍,所以一关有三窍,三关共九窍,故名三关九窍
叫法各自有所出入,但总归是并不相悖。
比如说泥丸宫又称紫府,因有天门,明堂,洞房,在前,最后才是藏神之所。有如宅院。天门不开,难以登堂入室。至于你的宅院有多大,但凭自身的修持的程度而言。所以,泥丸是普遍的称谓。还有琼室,上丹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之说。指的都是同一位置,而规模确是大大的不同!
这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此处为出神之所。
而如何过三关九窍?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曰:“
第一会太上炼甲乙木。是虚坦会
老君着青衣,度三千青衣道士着。传青神黄卷三十六部灵宝尊经留下九转丹,黄芽穿膝之法。
第二会炼南方丙丁火。是觉国会
释迦牟尼佛身披烈火袈裟,率三千赤子,比丘僧人。传十二部大乘尊经留下九重铁鼓之法,芦芽穿膝之法。
&em 叫法各自有所出入,但总归是并不相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