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宋金误解 燕云难收第2/2段
常胜军几乎是宋军之中唯一能够打仗的部队,却因张觉之死而人心涣散。王安中接受皇帝密旨,逼迫张觉自杀。张觉不甘屈服,王安中不得不将他行刑,整个过程都被常胜军将校看在眼里。郭药师甚至悲愤地说:如果他们要的是我的头,又该怎样!此后常胜军也变得懒散了。
宋朝方面也知道常胜军不再可靠,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三月,在山西方向的宋军建立了另一支部队义胜军,是为了防御常胜军而组建的。由于义胜军待遇更好,许多常胜军的士兵偷偷跑到义胜军去入伍。郭药师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开始用墨汁在士兵面上刺青,这让常胜军内部更加乱套了。
张觉的死亡也并没有将所有麻烦消除。由于他放走了大量的民众,金军以索要难民的名义继续向北宋施压。不仅在燕京地区,就连山后地区,也有许多民众从金人控制区逃往北宋区域。他们无孔不入,即便想遣返,也不可能找到。到后来,北宋突然发现,宋金协议是-一个根本无法完全执行的协议,只能靠双方的谅解来维持。一旦打破了谅解,就必然会产生纠纷。张觉事件已经打破了互信的基础,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张觉事件的另一个影响,是让宋金之间的山后青州交割成了泡影。
总的来说,让不具备军事技能和眼光的宦官指挥军队打仗,这是有违常识的。加上老爷子的亲自操刀越级指挥,造成了宋金的诸多误会,更为关键的是在对金的战略一直模糊不清,才导致金人屡次指责大宋毁约,从而造成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听谭稹说皇宫内的皇上宠爱的妃子都在打包行李,此时的梁师成更加确信了之前蔡京在太子府邸的判断,便对众人说道:既然皇上有长期前往南方的打算,那京师便不可一日无主,诸位以为如何?四人听罢皆沉默不语,这个话确实不好回答,因为情况还没有最后明了,这种时候表态就显的有点不成熟,毕竟个个都是人精,但是梁师成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其实也不好不回答,毕竟他们都是有求于梁师成,都是靠着梁师成往上爬的主。
还是李邦彦这个大老粗直接回复说道:圣驾要是南巡,朝臣侍驾的人员也都未明确,但是皇宫内廷的妃子们却在准备南行了,那我看情况已经很明了,皇上是只带家眷前往南方了。那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必然继位,而太子继位就是改朝了,那我们也得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考虑了。
既然这层窗户纸被李邦彦捅破了,大家也就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了,便见李彦说道:既然朝廷要变天了,那我等必然跟随太子步伐,只不过以前我等也跟太子没有任何交集,不知到时新君继位如何对待前朝老臣?
李彦继杨戬之位,掌西城所,西城所是掌管公田的机构,主要目的是朝廷为弥补穷奢极欲造成的巨大财政亏空,增加收入,其实就是强迫老百姓让出赖以生存的土地所有权,再以高租金租给老百姓耕种,甚至把京东西、淮西北的废堤旧堰、荒山退滩及大淤流处尽括为公田,强迫农民承租耕种。这就导致了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不断的造反起义来抗争,而李彦对此就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为此杀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光在京城周边圈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坑害了无数的富家商人和平民百姓,光被他打死的良民就有千余人。从而在民间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梁师成此时见众人已经回到议题上便乘机道:老夫感觉,此事不在于新君如何对待我等众人是何态度,关键的问题在于我等如何对待新君也。诸位也都十分清楚,目前外有金人虎视眈眈,内有朝廷财政税赋压力重重,而新皇面对一个如此的局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稳住大局,既然要稳定朝堂,那我等的工作就显的非常重要,要是在此期间我等配合新皇渡过目前的困局,日后新皇必定会善待我等,要是我等应付差事,恐怕新君的三把火会首先烧到我等众人。
此言一出,李邦彦、谭稹、李彦、蔡攸都感觉是这个理,同时也佩服梁师成,怪不得能成为京师隐相,考虑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然后便各自在心里盘算着自己有何长处巴结太子,也就是能为目前的朝局困难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和建议。由此来博得新君的第一好印象,以便再次享受皇家的恩宠及手中的权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