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宋钱庄 最早银行第2/2段
为了更好的适应迅猛发展的经济贸易,解决商人对携带大量钱币不便的困扰,朝廷在借鉴了唐代的飞钱制度后推出了办理汇款业务的榷货务(便钱务),商人通过京师榷货务汇往地方的商业用钱,数目相当庞大,如至道三年(997),榷货务吸纳的商人资金钱为170万余贯,大中祥符七年,榷货务吸纳的人便资金超过260万贯,天禧五年(1021)则为280万贯。
同时为了给商人提供方便,商人在地方州府存钱于榷货务,到京师也是可以取现钱的业务。朝廷之所以热衷于发展官营便钱业务,除了因为民间存在着发展长途贸易与异地汇兑的市场需求,更是出于官府财政转移的需要,比如,将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钱调集到中央政府,或者给急需用钱的地方拨款。
而从商人的角度来看,他在京师便钱务(或榷货务)纳钱,然后到地方取款,相当于将一笔钱从京师汇到了地方。而从官府的角度来看,商人纳钱于京师而提现于地方,意味着地方财政的现金转移到了中央政府。这两个过程是同步发生的。进而言之,官营便钱汇兑的发展,不但方便了商人的长途贸易与异地结算,同时政府也得以低成本地将地方征收的税钱转移到京师。
因为朝廷实施禁榷制度(专卖制度),对茶、盐、酒、矾、香药、犀角、象牙等商品实行官府专卖,商人要贩卖上述物品,通常先需要先到京师榷货务缴纳现钱或者金银,领到一张钞引,这钞引就相当于商品期货的凭证,然后凭钞引再到指定地点提取货物。有时朝廷财政紧张,也是通过多发钞引来给朝廷融资,由于多发了钞引,而实际又没有那么多的商品,所以民间就会留存过多的钞引,这样的钞引由于提不到货,很多人并将钞引转卖出去,由于钞引有朝廷背景,很多商人将钞引存储及买卖,为的就是遇到来年货物紧缺时涨价增值。
另外跟度牒类似的是度牒,也是朝廷财政紧张时的一种融资方式,度牒是僧尼,道士的身份证明,拥有官府颁发之度牒的出家人,才是合法的出家人。因为出家人拥有免征或减征赋税的经济特权,所以市场价值自然就高了,每当朝廷需要用钱时,经常往往会印制一批空名度牒(未登记出家人姓名的度牒),借以弥补财政赤字。有时朝廷采购日用品也用度牒支付给商人,商人再拿到市场上售卖度牒,这样度牒由于其高价值就有了其货币功能。
总而言之,榷货务的金融职能之一就是发行盐钞、茶引、矾引、香药钞、犀象引、空名度牒等有价证券,以及兑付便钱、交引等票据和发行纸币交子等。
另外就是内藏库是朝廷的战略储备库,皇室的日常用度取之内藏库,但这部分的支出只占很小比重,内藏库更重要的开支,乃是用于国家的公共事务,包括赞助军费、赞助朝廷采购、赞助国家福利、赞助官营企业等等,内藏库还掌握着朝廷铜钱货币的发行权。纸币与有价证券的发行机构是榷货务,铜钱的发行机构则是内藏库,全国各地各个铸钱监每岁年新铸造的铜钱名义上都要先存人内藏库(实际上各铸钱监的铜钱当然不可能全部运到京师,但名义上发行权归内藏库),再由内藏库拨给财政部门(户部)使用。此外,内藏库还掌管金银的储备,政府从坑冶课利所得的金银、商民人纳榷货务的金银、地方上供的金银,都要存入内藏库。户部获得内藏库划拨的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钱)后,又通过朝廷采购、发放薪俸、赈灾等方式,将铜钱投放入市场,流布于天下。经过若干轮流通,一部分铜钱又通过政府税收、国家专卖、坊场买扑等方式,回流到朝廷手里。这些回流的铜钱,照例也要按定比例纳内藏库封桩,退出流通。从财政的角度来说,这是储备,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这又是平抑通货膨胀的货币流量控制。由于我国货币经济非常发达,商品经济十分繁华,这市场盛况很大程度上是朝廷通过投放货币到回笼货币的货币循环创造出来的。而在货币循环中,内藏库无疑充当了中心枢纽的角色。
这样就完整的形成了金融的闭环,要是朝廷发行的纸币过多,出现贬值的情况,榷货务就会发茶引、盐钞、空名度牒等有价证券来回收市场上的多余纸币,从而维护货币市场的稳定,不出现严重的贬值及引发通货膨胀,而要是榷货务所发的茶引等过多,也会引起茶引等贬值,然后便是内藏库会动用储备金来回收茶引等,以维护其市场稳定。皇上以上就是朝廷目前的金融机构及功能分析。
在惊讶王黼能将复杂而枯燥的金融概念的解释的这般易懂同时也在为大宋有这么先进的金融体系而感到自豪,有了这些基础大宋以后不雄起才是真的难,想到这里心中便大喜便对下面的王黼肯定道:王宰相辛苦了,这比内侍给朕讲解的通透多了,今日朕所得甚多,同时也辛苦诸位爱卿了。针对目前的朝廷财政紧张,望各位爱卿都回去好好思考下,如何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进一步改制经济之策,以便让大宋经济更好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若有任何好的意见被采纳朕将有重赏。随着内侍的退潮声响起,众臣都行礼依次而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