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朕只有一个重孙第1/2段
按道理来说,是轮不着张輗袭爵的。
兄终弟及这个说法,是建立在对方没有儿子上,但问题是,前英国公张辅人家有儿子,还十分健康,只不过今年才九岁。
这个人叫张懋,是河间王张玉之孙、定兴王张辅庶长子。
这小子,也是后来的名将,只不过朱棣不知道,就算见一面后看出来了,那也不可能等着他长大。
对朱棣而言,显然提拔一个靠谱的勋贵头子才是当务之急。
这个人不需要能力和上一世的张辅、张玉一样强,主要是得听话,因为朱棣压根就没想着靠别人去打仗。
这个英国公立起来,就是带领勋贵掣肘文官的。
至于说打仗,还得老爷子我亲自上阵,御驾亲征再去揍蒙古。
听说最近辽东的女真人也不消停了,这是蹬鼻子上脸了,见大明虚弱,要趁火打劫了。
当初就应该听老二的意见,直接灭了他们完事。
不过也不急,等把蒙古处理干净了,下一个就是这帮忘恩负义的女真人。
拉拢什么?
多活一世,朱棣很多事都看清楚了,一些人丑恶虚伪的嘴脸,一些人看似臣服却暗地里保藏的狼子野心。
你在这搞仁政,人家以为你好欺负。
你在这皇恩浩荡,人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那就不搞仁政!
从哪来的,就让这群女真鞑子滚回到哪儿去!
朕在上一世给他们的赏赐,全都要收回来。
至于说蒙古,上一世朕把他们揍趴下了,但是还不够,这一世为免再出现土木堡之变这种事,朕要把他们直接打死。
打死了,才能安心!
对外部可以暴力一些,但是朱棣明白,于内,还是要拉拢一批再打掉一批,行帝王之术。
光靠杀,是杀不服人心的。
朕,要给后世之君再造一个万国来朝的大明!
文官之所以没有让张懋袭爵,用的借口就是前者年幼,意图以此弱化勋贵的影响力,与五军都督府夺权。
却没成想,给张懋的叔叔张輗,也就是张辅的弟弟做了嫁衣。
这种事,朱棣在上一世想到了,也做出了预防措施,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好太孙英年早逝,造就了这样一个昏庸的重孙皇帝,送的干净、彻底!
谁也没有料到礼部居然通过的如此顺利,还是用的兄终弟及这个说法,这多少有点强词夺理了。
人家儿子还没死呢,你这个弟“及”什么?
但这件事已经由景泰皇帝牵头,部议通过,内阁也票拟了,也就是说,板上钉钉了,几乎不可能改变。
为什么说几乎?
因为张輗要是在袭爵这几天的节骨眼上犯了什么大错,或者是突然挂了,袭爵的再是谁,那可就说不定了。
但问题是,张輗虽然最近都是头顶虚衔,但毕竟阅历丰富,是在永乐年间就受朱棣重用的老角色了。
如今因缘际会,张氏一族的英国公爵位从张辅一脉转到自己的头上,张輗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提防着会出变故。
张輗深知京师的水之深,所以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于他而言,甚至是袭爵后再死,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阴谋诡计?
朱棣先是为老将王骥平反,而后又表态支持前宁阳候陈懋,现在更是借助礼部的力量,将英国公爵位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