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推断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嗯对,结绿,我前两天偶然从一本书上看到的,但说得不太详细,所以有点好奇。”陈景解释了句。

  赵正想到了什么,道:“我记得好像是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这件宝物的介绍,你等等。”

  随即,赵正起身走到柜台后面翻找了下,找出了一本书来,看痕迹这书应该有些年头,不过算不上古书。

  “这本书上好像提过一嘴关于结绿的资料。”

  赵正翻找了会儿,找到一页,把书递给了陈景。

  陈景立刻认真看了起来,这一页的标题就叫作‘结绿’。

  很快,陈景就看完了书中的记载,眼中闪过了些明悟,但更多的依旧是疑惑。

  结绿,并不是像陈景之前想的那样,在历史上毫无记载,事实上它还是留下了一些痕迹的,只不过并不多。

  关于结绿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策三》中。

  其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范子(睢)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

  另外,在司马迁著作的《史记·范睢传》也有类似的相关记载。

  这不多的记载,并没有披露出结绿太多的细节,不过也能从这短短的记载看出几分其所代表的价值。

  举个例子:“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这句话是列举了四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宝,可能其中多数,普通人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因为名气不大。

  但其中有一件,名气倒是不小。

  “楚有和璞”,这里的璞是指没有经过琢磨的玉,这块宝玉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原为一块玉璞,也就是含有宝玉的石块,其先后献给厉王、武王,当时的玉工都说是块石头。

  这导致几位王以为受到了欺骗,勃然大怒,分别砍去了卞和的左右脚,直到楚国的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稀世美玉,取名为‘和氏璧’。

  这个故事,多数华、夏人都是听过的,甚至还有个完璧归赵的典故嘛,如此和氏璧的价值和份量自不用多说,多半也在镇国之宝的行列。

  而结绿,能用来和同和氏璧相提并论,其价值和份量,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赵正这本书上关于结绿的记载,也就只有这么多了,陈景虽说从中获取了一些结绿的情况,但剩下更多的还是疑惑。

  结绿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宝物呢、陈景微微皱着眉头,根据书中记载细细推敲了片刻。

  ‘工之所失也’,从这句话中陈景发现了一点,那就是结绿并不是玉石或是美石一类的东西。

  因为这句话中的‘工’指的是古代从事玉石雕刻的工匠,而‘所失也’的意思则是,这些做玉石雕刻的工匠们不认识,或没见过的东西。

  连专门从事玉石雕刻的工匠都没见过,结绿自然不可能是玉石或当时已知的美石。

  发现这点,对陈景而言倒算是个收获,至少排除了结绿是玉石或是宝石之类的,但这个收获并不多。

  他想要找寻到结绿,是一定要知道结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甚至是具体的形状和细节才行。

  赵正见着陈景眉头紧锁,有点奇怪:“小陈,你怎么对这结绿这么感兴趣?这玩意儿遗失了数千年了,历史记载又少得可怜,现在更是连知道的人都没几个。”

  陈景笑了笑:“就是有点好奇,毕竟是能同和氏璧相提并论的宝物嘛。”

  “嗯,倒也是,咱们这行对古代宝物好奇是好事情,多了解也好,万一以后就碰到了呢?就说这结绿,你要是能够找到的话,那绝对名声大噪。”

  赵正倒也没怀疑陈景的说法,稍顿后又道:“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以前也有人研究过那些遗失的宝物,但基本找不到什么线索,就像结绿,连它到底是什么东西都不清楚,有人说是绿色的宝石,有人说是当时的古人不认识的橄榄石。”

  “甚至还有人说结绿这两个字都是绞丝旁,以古代汉字造词的规律来推断结绿和当时的‘蚕丝业’有关,总之各种说法都有,杂七杂八的。”

  陈景把这些推断都默默记在心中,然后也就没有再多提这个事儿。

  他很清楚,自己找寻结绿的难度是地狱级别的,毕竟真要那么容易找到,也就不会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久了。

  鉴宝神眼虽给出了个‘昌城’的线索,但实在是太过笼统,陈景现在能做的就只能是自己一点点收集找寻更多关于结绿的细节性线索,等有了细节,再想办法在昌城大规模的找寻。

p; 陈景笑了笑:“就是有点好奇,毕竟是能同和氏璧相提并论的宝物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