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探消息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程丹若关切道:“您没事吧?”

  “我们做下人的都住在后罩房,叛军只在院,找王爷就走了。”老嬷嬷说里,略微停顿,压低嗓音,“听说啊,东苑的地上处都是血,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提多渗人了。”

  “唉。”程丹若露出几分真切的哀色,“都是苦命人。”

  份发自内心的感叹,微微动了老嬷嬷。的宫婢、美人,都是和她一样的下等人,谁见了,都要有几分兔狐悲,物伤其类的悲痛。

  她的声音倏地清晰起来,方才故作缥缈的醉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感同身受的唏嘘:“可不是么,差一点点就熬出头了……”

  程丹若心中一动:“都是些么人?”

  “还能是么,当然是侍奉王爷的。”老嬷嬷不敢指责鲁王,只好含糊道,“佛家说,因果循环,可见是有些道理的。”

  “是啊,多做善事,总有善报。”程丹若口中附和两声,心中却想,谢玄英不曾料错,鲁王府好像是有一点奇怪。

  但怪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

  --

  是夜,谢玄英留在兖州府,却没有随程丹若一道进王府,只留了若干自己人在护军,随时通报消息。

  他自己就在客栈住下,命李伯武和郑百户去探消息。

  李伯武带来的是关于鲁王的传闻。

  兖州府城中,鲁王的名声可以说是臭大街了。他爱好炼丹,在王府里建了一个长观,四处是搜罗道士,替自己炼制各种丹药,同时没冷落佛教,经常找和尚进府讲经。

  百姓们都说,他是做贼心虚,怕府里枉的怨魂找他索命,才拼命找和尚镇压女鬼的。

  个说法真切与否,暂且不论,但有一点很确定。

  鲁王府经常人。

  “城北的乱葬岗,隔差五就有人,都是年轻的姑娘家咧。”知的百姓如是说,“好些人家儿子得早,娶不起媳妇,就偷偷把人拖回去,和孩子埋一个坑里,配门亲事。老街口的媒婆就是专门干行的,家里发了大财——啧,全靠她男人在王府里倒夜香。”

  如此暴行,哪怕是李伯武都要说:“报应不爽。”

  谢玄英问道:“无教呢?”

  “在本地流行好些年了。”李伯武忙说,“城里信的少,乡下人家多有拜无老母的,不过叛军作乱,好多人家都偷偷烧了神像,改拜观音了。”

  他点点头,不多言语。

  接着,郑百户带来了王府护军的消息。

  夏朝建立之初,藩王有王府护卫指挥使司,约千人,但经历过叛乱后,一减再减,最后削成五百人的仪卫司,负责王府的日常护卫工作及出行仪仗。

  一般来说,藩王会自己再养点私兵,只要人数不多,皇帝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多计较,但超过两千人,就得找由头收拾了。

  郑百户属于亲卫,和鲁王府的护卫交流了下感,很快探出具体况。

  鲁王府原本有近千人的护卫,因他暴虐,时常杀护卫,的,跑的跑,陆陆续续就剩下七、八百人。

  事发当晚,王府大约有四百人值守,剩下的被王太妃带走了。

  贼人的数目不多,最多只有几十人。但他们先在王府放火,骗走大多数护卫去救火后,潜入防守空虚的东苑,绑走了鲁王。

  护卫们后来发现不对,返回救援,却迫于人质,不得不着贼人挟持鲁王逃之夭夭。

  谢玄英问:“当晚,伤之人有多少?”

  “近百余人,都是鲁王心腹。”郑百户说,“新提拔的仪卫正是太妃的人,原是司仗。”

  “正副呢?”

  王府的仪卫司设做正、副各一人,官阶和正副千户相同,下面有司仗六人,等于百户。

  郑百户言简意赅地回答:“为救鲁王战。”

  谢玄英拧眉。

  “此事蹊跷。”李伯武作为侯府的护卫,不难察觉异常,“贼寇即便个措手不及,王府护卫兵甲精良,怎么不可能么多。”

  郑百户问:“子是怀疑,他们被人灭口了?目的何在?”

 &ems谢玄英问道:“无教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