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南汉覆亡第2/2段
未几,刘鋹被五花大绑,踉跄而至。昔日威风凛凛的帝王,如今却披头散发,形容狼狈,跪伏在苏宸坐骑之前,战栗不已。
“亡国之君刘鋹,拜见苏将军!”刘鋹颤抖着声音,卑微地行着礼。
苏宸冷眼审视着他,这位南汉史上臭名昭着的昏君,其昏聩无能、暴虐无道,不仅导致了南汉的覆亡,更让无数南汉百姓饱受苦难。
“刘鋹,你之名,我早有耳闻。”苏宸的声音冷冽而威严,“这些年来,南汉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皆因你的昏庸无道和残暴统治。亡国虽悲,但或许能让百姓少受些苦楚。”
言罢,苏宸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厉,仿佛是对刘鋹无尽的谴责与嘲讽。
苏宸厉声斥责刘鋹,非为个人恩怨,而是为那些饱受苦难的百姓鸣不平。他痛斥刘鋹作为一国之主,对百姓毫无慈悲之心,只知沉溺于花天酒地,奢侈无度,横征暴敛,自私至极。他警告刘鋹,如此行径,已将福报耗尽,甚至连祖上的功德也败光,终将迎来厄运与亡国之运。
“是是,苏将军教训的是,我太混蛋了……”刘鋹卑微地回应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昔日的南汉国君,曾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如今却只能唯唯诺诺,只求活命,免受砍头之刑。
苏宸当然不会轻易杀他。因为留着刘鋹还有用处——他可以作为活生生的例子,展示给那些敌对势力的皇帝看。让他们知道,即使如刘鋹这般的暴君也能保住性命,从而打消他们必死的念头,减少无谓的伤亡。许多人会想,既然刘鋹都能活命,那么其他人自然也有希望。这样一来,抵抗之心自然会减弱。
虽然刘鋹混蛋至极,草菅百姓性命,但苏宸深知权衡之术。他决定将一些为非作歹的宦官、奸臣拉出去砍头,以平息百姓的怒火,赢得他们的拥护。
在古代官场中,苏宸越来越娴熟地运用着这些权谋手段。他深知,要成就一番大业,不仅要靠武力征服,更要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巧妙地处理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利益纠葛。
苏宸让人把刘鋹暂时收押,看管起来,然后让部分兵马入城,开始清理战场,帮着城内救火,让这座城池尽快平静下来。
同时,苏宸派人接受国库、仓禀,把一些农作物的种子,如一年两熟“占城稻”,就是苏宸这次主要搜寻的目标。
在唐朝,水稻成为人们的主要口粮之一,种植面积大幅提高;宋朝,水稻熟制从一年一熟提升到一年两熟,产量跃居粮食首位,这让宋朝也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在当时江淮两浙地区,稍有旱灾水田的产量就会大幅缩减,时常造成青黄不接的情况。而占城稻是一种早稻,成熟早结粒快,一年可以收获两到三次,产量较之粳米提高很多。而且占城稻不择土地肥瘠,随种随收,可播种面积比粳米和糯米大得多。
历史上,公元101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派遣使者到福建取回三万斛稻谷,这些稻谷就是“占城稻”,发起于越南南部。现在苏宸提前知晓,主动去寻找,准备带回江南种植,这样粮食会翻倍增加,不论是军饷粮草,还是百姓,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水稻了。
水稻全身都是宝,稻谷壳被当作动物饲料和建筑材料。稻草用于编草绳、打草鞋、织蓑衣、盖草房等,富余的大米还可以用来酿酒,用处很多。
等过些日子班师回朝,苏宸想到第一件事,就是推广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加速储存粮草,为数年后跟北宋开战,做好准备。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