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第3/3段
张明言一边吃着混沌一边点了点头,店小二眼睛瞪得直放光说到“公子可是要去参军?”
张明言一听不知哪里来了乐趣放下筷子问道“此话怎讲?”
那店小二再次打量了张明言一番说到“我看公子虽然张了一副南人的相貌,但却丝毫没有南人身上那种酸溜溜的文人气质,所以我猜测公子应该是个北方人,不过是长得比较清秀罢。北方汉子大多都骁勇善战,民风也比较彪悍淳朴所以一大部分都会去参军。看公子的穿着应该也不是大富大贵之家。再有就是公子的手上,虎口处有不少茧子想必一定是习武之人,长与刀枪棍棒相处留下来的,再加上公子说要去雁回关,所以我猜测公子是要去投身边关。”
听完他说话张明言心想我要是能和刀枪棍棒相处还好了呢,看张明言没做答复那店小二便继续追问“公子我说的对么?”
张明言点了点头,竖起大拇指,脸上写满了肯定的表情说道“猜的太准了。“那店小二脸上也是写满了骄傲。
张明言继续说道“有句话说的好中原读书人十有八成出自江南,这江南地区本就是士族门阀读书人的天下。你怎么会对投身边关这么感兴趣呢?”
“人各有志,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上阵杀敌,这不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么。再说了现在这些读书人又有多少是真正的读书人呢?”
听了他的话张明言一边点头一边继续说道“那你为何不去投军入伍?”
听到这话那店小二的眼神便暗淡了下来“可惜家父不同意,家父只想我做个读书人,可现如今若不是出身于你所说的士族门阀,即便有满腔的抱负,即便是有天大的才华也只能做一个无为之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便是最贴切的写照,到最后只能给那些出身士族门阀的公子哥写写文章让他们去换取高官厚禄,要么去做个私塾先生,把一身的抱负都放在心里,最后郁郁而终。这样做个读书人哪有去边关杀敌来的痛快。“
张明言听他说完皱了皱眉头停顿了一下说道“看过大秦风云么?那秦帝的右丞李通古你可知?他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也大致相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李通古不也是出身寒门,最后不也辅佐秦帝统一中原大地?不也治国有方留名后世?这些也不是假的,既然你不喜欢现在的读书人,但你又只能做个读书人,你又觉得你有一身抱负,那你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现状呢?只会抱怨的人再有才华也是做不成事的。”
听张明言说完这些话,那店小二没做答复,而是不知从哪里掏出一块玉佩,张明言看到后十分的不解,刚要说话。还没等张明言开口那店小二便开口道”公子就收下这玉佩,如果有一天我去了边关,找到这玉佩便找到了你。倘若我这辈子都没法投身边关,那公子便留着做个纪念也好,如果有机会在见也好相认不是?“
张明言还是没接过玉佩说道”这值钱的物件我不能收。”
那店小二笑了一下说道“我这又不是那些写公子哥带的玉佩,不值钱的,公子收下便是。”
听到那店小二这么一说张明言也没在推辞便收下了这枚玉佩,张明言把玉佩揣进口袋里笑着说道”我叫张明言,以后要找我的话可别忘了我的名字。“
说完便起身回到了楼上。六十年后一个被后世称为千古一相的老人,望着夕阳,暮色沉沉,想起了五十年前的那一天,在苏州城的一家小客栈里他失去了一枚玉佩。记住了一个名字。
过了两日老李和张名言离开了苏州城,张明言手里多了一块玉佩,也记住了一个名字。也是那一天整个苏州城的街头巷尾传开了一个消息,江南第一大豪阀王家的二公子失踪了大半年后又出现在了自己的房间之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