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昆阳对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下策是什么?”

  刘备抚须沉吟,中策都这么可怕了,下策还得了?

  沉晨说道:“下策便是不攻打许都,静观其变,若袁曹分出胜负,必然会南下进攻刘表,公可依附刘表,先图荆南,再夺取益州为基业,三分天下。但凡天下有变,则两路进发,从益州和荆州共伐中原,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就是隆中对。

  为什么隆中对会是下策呢?

  因为时局不同。

  诸葛亮在做隆中对的时候,北方已定,曹操大势已成。

  所以他只能为刘备铺路谋夺益州,三分天下。

  而现在曹操和袁绍还未分出胜负,则有机可乘,操作空间也更大。

  比如上策,让袁绍和曹操打得难解难分,刘备可以在南阳从容发展,北可图豫州,南可得荆州,还能防止孙权来搞事,也不会发生什么借荆州的纠纷。

  中策就差很多,因为中策的前提是袁绍打赢了,曹操打输了,袁绍的实力太强,他们就只能带着刘协去南阳。

  虽然看上去还是很弱小,但手里有刘协这个大义名分,他就能诏令刘表跟孙权联合起来,甚至还能够影响北方,让袁绍后院起火,等到刘表一死,再让刘协命令刘备当荆州牧,就顺理成章很多。

  最重要的是沉晨也不在乎皇帝是谁,他需要的是一群跟他一样在乎百姓的志同道合的同伴,哪怕是奉迎了天子,刘备当了权臣,至少也比曹操这个屠城的人强了太多。

  所以上策和中策都很好。

  而相比之下,下策自然就是无奈之选了。

  至于其它选择。

  比如从南阳的武关去关中发展,或者顺着汉水北上直取汉中,再夺益州,以前确实有过这种想法。

  但真到了汉末之后,发现这种想法还是太理想和太天真。

  首先是关中,人口十不足一,又面临着韩遂马腾乃至于曹操的夹击,以区区不到三四十万的人口来做基业,死路一条。

  其次是汉中。

  若从关中进攻,难上加难,就连曹操十多万人马,也是靠着夜晚迷路,误打误撞才把汉中夺下。

  从汉水北上,曹真和司马懿倒是有过这个想法,结果山洪爆发,几乎全军覆没。

  主要也是西汉时期的武都大地震,导致汉水改道,汉中的下游一带陆路根本走不通,只能走水路,而水路一来湍急,二来多雨,容易发生山洪,稍有不慎就是司马懿和曹真的下场。

  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占据人口和耕地面积非常多的南阳盆地,以此作为根基,看时局而选择南下或者北伐。

  “嗯。”

  听了沉晨的话,刘备摇摇头道:“下策不可,天子还在许都等着我来营救,我岂能弃天子于不顾?待时局变化,我们取上中二策吧。”

  “好。”

  沉晨拱手说道:“我亦是这般作想,不过还请公知道,不管上策还是中策,我们都需要去南阳依附刘表,等到南阳之后,我就会与公划清界限,羊装不熟,到时候公千万不要在刘表眼前与我交谈。”

  “这是为何?”

  刘备诧异不已。

  沉晨解释道:“刘表此人看上去宽厚,实则心性狭窄,容不得人。公若去南阳,有多方豪杰来附,必被他猜忌,因而公去南阳之后,定要谦抑行事,莫要太张扬。”

  “这样吗?”

  刘备缓缓点头,沉声道:“我知道了,多谢小先生。”

  没想到刘表居然是这样的人,以前倒只听说他为人有威容、器观,现在看来是真如曹操所言,刘表虚名无实,并非什么大英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