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袍泽第1/3段
草原遭遇战的半月之后,某天两骑出了渔阳城,向南奔去,行了小半日来到一座小镇。
高文凤跟刘洪信牵着马儿走在街上,据军籍记载,杜庄的家就在这座小镇上,两人沿街打听,终于得到了一点消息,可杜家并不在镇里,而是在城郊,于是二人又牵马出城,向那名已逝袍泽的家中走去。
两人牵马走在路上,高文凤开口问道:“老刘,伍长是不是经常给死难兄弟们送银子?”
刘洪信挽着马缰,无奈一笑,“你以为伍长想送吗。”
中年人很快意识到自己没有表达清楚,补充道:“我不是说伍长舍不得这点银子,他是舍不得兄弟们的命,倘若能让那些死去的兄弟们活过来,你就是让伍长当一辈子的穷光蛋,他也愿意,反正他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高文凤微微诧异,问道:“伍长还是一个人?”
“那可不。”刘洪信说道,“他比我早两年入伍,从年轻小伙变成如今的糙老爷们儿,我们都劝他找一个,可他老说蛮子都没杀完,娶什么媳妇,嘿,要想杀光蛮子,我看他这光棍是注定打一辈子了。”
中年男人摇了摇头,虽然有打趣嫌疑,但他对那个男人的确是打心底里佩服,不说对方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拼杀,就凭对手下兄弟们的这份心意。
刘洪信取下马背上的水囊,仰头灌了一口,接着说道:“其实老梁本不必如此,朝廷会定期对死去兄弟们的家属发放抚恤银,足够他们的家人生活,可他却非要如此,说兄弟们是自己带出去的,没有让他们活着回来是自己这个大哥没当好,不做点什么心里难安。”
见惯了生死的中年男人苦笑道:“这是打仗,又不是什么过家家,哪有不死人的,如果都想着活着回去,那不如大家一起坐下来谈好了,可要是谈得拢,还用得着打来打去吗?其实大伙心里都明白,既然走了这条路,指不定哪天就会倒在敌人的刀口下。”
刘洪信转头说道:“文凤啊,你记住,上了战场就不要怕死,怕死就不要上战场,因为你越怕死就越容易死,这是老哥哥的一点经验,你若不信,就当我没说过。”
两人走在一起,高文凤身高体壮,比起个头已不算低的中年男人还要高出半个脑袋,他应道:“信,怎么不信,老吴也这么说过。”
“老吴?那个独臂老马夫?”
高文凤点了点头。
刘洪信笑了笑,“那个老头儿啊,大家伙都爱拿他开玩笑,尤其是那些地皮子才踩熟没几天的新兵蛋子,恐怕整个军营里,也就你愿意坐下来听他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
高文凤淡淡一笑,其实他并不觉得听老人讲那些陈年旧事就有多无聊多掉分,反而觉得比那些说书先生口中的任何一个故事都要来的有趣有意义,令自己十分向往。
郊外有一条小河淌过,河边有几户人家,二人打听之下,来到了其中一户院外,一道残破不堪的土墙将几间茅屋围拢,这就是杜庄的家了。
之前听伍长说起过,杜庄家里不宽裕,但没想到竟然比想象中的还要清贫,两人相视一眼,脸上不禁沉重了几分。
一名老妇人坐在门前,满头染霜,双手拄着拐杖望着院外,可看到两个陌生面孔站在院前,却一直没有开口询问。
当老人起身进屋的那一刻,两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老人早已双目失明,根本没有看到自己二人。
老人缓缓挪动脚步,凭着记忆跟经验一点一点移动。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杜庄丢下一个老母在家,怎么看都有些与礼不符,可事实上老人根本不怨远在边塞的儿子,当初杜庄说什么也不肯入伍,是她非逼着年轻人去的。而且眼睛失明也是在儿子离开后,前几年还好好的,可两年前不知怎的就突然失明了,左右邻居见老人凄苦,非要去军营里寻老人的儿子,但都被老人拦了下来,好在隔壁有个姑娘每日都会来看看老人,陪老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加上官府每月都将儿子的月俸送来,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只是今日不知怎的,到了饭点也不见那丫头过来,老人在想兴许对方是有什么急事吧,于是只好自己动手了。
她缓缓起身,就这想到竟然比想象中的还要清贫,两人相视一眼,脸上不禁沉重了几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