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铸剑第1/3段
大寒至,寒意刺骨。
江南某青山小城,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之中,由于四面环山,风吹不进,白雾久聚不散,有时整日都是雾气萦绕,仿佛世外之地,只有等到艳阳天,笼罩在小城上空的白雾才会消散的快一些,但即便如此,那片天空看上去也不如春秋时节来得清爽干净。
今日不巧,雾浓路滑,看不清两丈以外的地方。
街上只有几个稀稀落落的行人,形色匆匆,这般冷的鬼天气,若是没有火烧眉毛的大事,鬼才懒得出门。
几家铺面早早开了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皆是如此,可生意显然算不上好,好一阵都不见有人上门,几个相邻铺面的老板娘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各自坐在铺门前,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几个妇道人家,东家长李家短的闲扯,没有人会怀疑,若是没有人去打扰,她们可以从日出扯到日落。
街上响起一阵车轮碾压之声,吱呀吱呀,听上去仿佛随时都会散架一般,再听那马蹄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一下一下,软绵无力,只不过在如此寂静的街道上,仍然显得格外清晰。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坐在车厢里,闭目养神,此人姓赵,乃东城一家刀剑铺子的老掌柜,此番前来便是为了进补一批刀剑。赵掌柜身旁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是老人领的一个后生,按老人的意思,再过两年便退下去,一切交给年轻人打点,于是这次带着一同出来长长见识,最主要的是与那位老人混个脸熟,不至于对方以后将刀剑卖给别家。
赵掌柜一辈子跟刀剑打交道,摸过的看过的刀剑,成千上万,经验极其丰富,几乎能一眼辨认出刀剑优劣。在世人看来,那些所谓的宝剑,只要长剑出鞘,必定是虹光大作,削铁如泥,可这种连傻子都分得出好坏的东西,便体现不出一个人辨认刀剑的水平了。况且,世上哪有那么多削铁如泥的宝刀宝剑,又不是街边的大白菜,所以有些兵器需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
马车停在了一道略显破落的土墙外面,赵掌柜下了车,年轻人跟着跳下,打眼一望,便有些傻眼,开口问道:“掌柜的,咱们家的货就是从这收的?”
赵掌柜瞥了一眼年轻人,自然听出了对方言语中的那抹不屑之意,说道:“怎么?看不上眼?”
年轻人笑了笑,“倒不是看不上,可这地未免太寒酸了点,真有好东西?”
老人淡淡道:“咱店里的那几把刀剑你又不是没见过,是不是好东西,难道你心里没点数。”说着便抬步走了进去。
年轻人笑了笑,店里有几把刀剑,无论是从韧性还是锋利程度,确实要比其他剑的质地略胜一筹,这点他不否认,可他仍然不太相信那样的刀剑是从这里出来的。
两人走进院子,正好看到棚子下面有一老一小,正是童山跟李二冬。
炉火正旺,饶是寒冬天气,二人也只是穿了一件薄薄的夏衫,汗如雨下。
大锤小锤交叉起落,叮叮咚咚,给这个寂静的小城增添了不少生气。
童山坐在一根小板凳上,挥动着小锤,每一锤都落得恰到好处。
李二冬则猛挥大锤,每一锤都似有千斤之力,砸在那块剑胚上,偶尔会迸溅起点点火花。
一把好的刀剑需要这样反反复复的捶打上千次,才能将其中的杂质尽出,直至累锻而斤两不减才合格,此即所谓百炼成钢,无论是硬度还是强度都能得到完美体现。
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结果,古书记载,凡铸金之状,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意思是需要由炉中的黑色烟气直至变成青色之气,待焰色纯净方为最佳,此即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赵掌柜跟年轻人站在一旁静静看着二人反复敲打那块顽铁,直至大功告成,才缓缓松了口气。
童山取过脚边的酒壶,仰头灌了一口,然后一口喷在剑身上,只听‘嘶’一声响起,然后拿湿布裹着剑柄,将剑放进那口装满山泉的石缸中,待长剑慢慢冷却。
童山擦了擦额头的汉,这才歉意道:“赵掌柜,怠慢了,刚才实在是不能分心。”
赵掌柜笑容满面道:“知道知道,若不是有你童老哥这般用心铸剑的人,这些好剑又上哪去找。”
他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少年,接着道:“二冬兄弟,你可是拜了一位好师父啊,以后必定前途无量。”
师徒俩一笑置之,不往心里去。
&em减才合格,此即所谓百炼成钢,无论是硬度还是强度都能得到完美体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