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到沪市第1/2段
经过冗长的两天一夜,终于到了目的地沪市,随着人流走出站台,看见沪市站三个大字,真的是恍如隔世。不,不是恍如,是真的隔世了。
找到站前的厕所,深吸了一口气去最里面的一个,好在这里的厕所是用木门隔开的。顾南墨关上木门就进了空间,她并没有马上换装出去,因为现在已经是天黑了,如果出去还要找地方住。一个小姑娘独自来到大城市还是很危险的。
顾南墨先是洗了澡,然后跑到楼上去吃火锅,想讨个红红火火的寓意,底料是店家配好的,选好了菜就开吃。火锅好吃就是红油太难刷了。吃完火锅顾南墨又接着去超市包装货物。包累了就睡。
第二天5点多钟,顾南墨就换上一套中年妇女的衣服,顾妈的衣服都很新,这件是顾南墨特意打了补丁,还用海绵垫了肩。穿上以后发现胸是平的,又去女装区找了一个厚杯的胸罩带上,继大长腿的牛奶之后,顾总决定还要加上木瓜。
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戴上头巾,脸涂黄,用双眼皮胶水把眼睛粘成三角眼,画上几道鱼尾纹和一颗大痣,穿上增高鞋。还把变声器调到粗糙的安徽口音。一个安徽中年妇女就成了,手里还拿着一个用床单做的包袱皮。
仔细听外面没有声音,就出了空间,打开门走了出去。刚一出去就看见外面有一个男人在对着墙撒尿,喵的,本来眼皮就粘的疼,这回眼珠子也疼了。
顾南墨先去站前买了一张地图,地图很简易但是上面有电车公交车的线路,不要票三毛钱一张,顾南墨学着别人蹲在路边看地图,越看眉头越紧,这回不仅是隔世了,还隔着时空。
当初自己在这座城市也学习生活了七八年,现在看到地图,上面画的跟自己熟悉的完全不一样。连方位都不同,很多自己熟悉的有历史的街道,现在全没有。
天已经大亮,车站前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顾南墨就随便上了一辆电车,车票5分。
她坐在车上看着外面的街景,沪市相对比较繁华,道路十分宽阔,设计十分前瞻,街上出现了小轿车,还有很多自行车。
人们穿的衣服的颜色也丰富了起来。即使熟悉地方的名字在地图上没有找到,但是一些熟悉的建筑倒是没有改变,这让顾南墨稍稍的放松了一下。
到了邮电大楼,顾南墨先是给在永吉县的田建军和崔永富拍了一份报平安的电报,这座邮电大楼跟记忆里的模样有区别,但是区别不大。
大楼整体风格为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大楼的正门在东南转角处,耸立在正门上面的钟楼和塔楼是大楼最为醒目的部分,在塔楼两旁基座上有两组雕塑群像,遗憾的是,这两处群雕都多少有被毁坏。
顾南墨记得在现代这两处的群雕被复原了,希望在这个时代也能被修复。走进大楼里只开放一楼可以参观,内部的装饰很庄重典雅。进入大门,一眼可见门厅大理石、旋转式楼梯、屋顶石膏雕饰,处处凸显着这幢建筑的精细和富丽堂皇。
沿着邮电大楼往北走有一个百货大楼,这座百货大楼并不是最大的,顾南墨好奇价格就进去了,相对于沪市本地人,顾南墨的打扮算是破旧了点。
百货大楼有县城供销社的3倍大,人并不是很多,一共三楼,顾南墨在二楼卖衣服的,用田建军给的布票买了两条裤子,12元一条,真贵啊。售货员不理不睬的开单,开完单就低头看报纸。这铁饭碗的优越感啊!
大概逛了一下,又到专门的农副产品供销社看了一圈,记下物价就找个地方进了空间。
之后的几天里,顾南墨就坐着公交车,一条线路一条线路的坐,逢站必下。累了就找地方进空间休息,花了8天时间,自己手绘了一张详细的地图,并做了一份出货计划。
这一天上午,顾南墨就垮了一个大包袱,包袱里装的挂面,来到一片弄堂里,准备小试牛刀。
70年代的沪市弄堂里是很嘈杂拥挤的,弄堂门口有几个老人坐在小凳子上下着象棋,喝着茶。弄堂里的上空都是晾的衣服,有几个中年大妈在楼下聚在一起摘菜聊天。
顾南墨朝一个单独抱着孩子晒太阳的大妈走过去小声的说,“大姐,挂面要不?”
大妈一开始很警觉,一听挂面眼见一亮,赶紧笑着说“挂面?什么样的?”
顾南墨打开包袱皮的一角给大妈看,“一斤一块不要票,纯白面做的,还加了鸡蛋,煮完可劲道了。这一包就是一斤的”
大妈大声的对顾南墨说“妹子,你怎么才找到家,走,进来喝点水。”
看了那么多的,顾南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