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失踪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梅江边的风俗,是初三才过年的,除夕到初三早上都得吃素。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听说是元朝杀鞑子时许下的盟约,就这样一代代传着,用素净的饮食来表达心志,为后来者提示生活跟前人息息相关。

  这天吃过早饭,嘉欣的奶奶就开始忙碌了。她叫老伴去小店买点八角香料,但老伴没买到,说封路了,倒带来几个老家伙,坐到一起喝起酒来。

  正月初三哪,哪还会有空闲聊天了呢?家家都忙着宰杀头牲,到祠堂敬奉祖宗,准备一家子的年饭。要是往年,出嫁的闺女也提前走亲戚回娘家,跟着父母一起吃团圆饭。奶奶一边忙一边心里嘀咕,我们这一家子倒好,老的在喝酒,少的不回家!奶奶一个人在那里杀鸡,打血,拔毛,下锅,忙得不可开交。叫嘉欣,叫了几次没人应。奶奶以为看电视看得入迷,就满手鸡毛地进屋子看,还是不见。

  问了几次,嘉欣的两个妹妹都说,不知道,出去玩了。

  快到午餐的时候了。奶奶看到老头喝醉了,只好自己从锅里架起那只鸡,带着鞭炮香烛,带着两个小孩,往祠堂奉神去。干部看到了,倒不是拦着,只是提醒说不要聚集,一家一户分散着进祠堂去。外头回村的年轻人个个都戴着口罩,到了祠堂,家长就叫他们摘下来,说得让祖宗看清面目。

  奶奶和孩子们回到家里,几个老头还在喝酒,问嘉欣,说没见到。那时奶奶就知道出事了!奶奶冲几个喝酒的老头大喊一声,嘉欣真的不见了!

  喊声像一个尖声爆响的鞭炮,轰地起来,回音旋转。光顾着喝酒的老汉们听了,清醒了过来,意识到这是老太婆第三次提起嘉欣“不见了”的事情。但仍然不太明白“不见了”的意思。

  要是在平日,“不见了”就是没见着,就是不在眼前,就是独个儿玩去了,这对于乡下来说就太普通了,不需要操心。但现在是过年的时候,“不见了”就是应该见的时候不出现,就是吃年饭的时候还没来吃,就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团圆时刻少了个人,就是喜庆的大气球里扎了一个大窟窿,就是过年的气氛陡然崩塌。

  的确,就算是喝了酒,几个老人也知道“不见了”知道怎么来理解,要怎么对待。特别是陪嘉欣的爷爷喝酒的两个老头,陡然发现自己坐在别人的餐桌前,觉得就是自己把嘉欣从屋子里挤走了一样。

  几个老人赶紧起身,把酒碗倒空,抹了抹嘴。嘉欣的爷爷在醉意中感觉到,“不见了”是一件跟过年严重不协调的事情。就像那些桥头平白无故设卡的村干部一样,跟过年完全很不协调。怎么会这样呢?老人们不太明白,只能纷纷起身,准备去寻找孩子。一人走向河湾村落,一人走向高寨,一人走向通往小镇的公路。

  马路穿村而过,东边是去往小镇,西边去往另一个圩镇,北边是村委会。三个方位都有人守着,不让出村,也不让进村。奶奶知道这三条路不可能找到嘉欣,只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去往高寨的山路。但嘉欣去深山密林干什么呢?没有理由哇。但奶奶还是叫两个小孙女呆着看家,自己一个人就往南边的山里找去。

  奶奶捂着鼻子跑过了垃圾中转站,来到涧脑排。她看到一棵树下丢着几个果衣,那塑料包装的果衣有些熟悉。不久前,她到小镇买过旺旺雪饼,她知道嘉欣他们几个孩子喜欢吃。当然,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吃,奶奶不敢肯定那包装袋是我家的。那桐树有人攀爬的痕迹。那路边的菜地里,有野猪拱过的样子。奶奶望着群山绵延,一片茫然。

  没看到嘉欣。

  奶奶坐在桐树下发愣。对面的山坡,有棵高大的灵精子树。秋冬的时候,奶奶就带着嘉欣来这个山坳里采灵精子。灵精子要霜降之后才甜,但那时多半进了鸟兽的腹中,为此乡民霜降前就上山采摘。果子用来浸酒,或者扎成小把摆在室外,让风霜去了涩味再拿到集市上出卖。嘉欣像猴子一样爬到了树上。灵精子像黄色的小瓶子挂满枝梢,嘉欣摘了往嘴里一送,嚷着说一嘴苦涩。奶奶笑着说,我们这是跟鸟兽争食!

  如今,那树上依然有几颗残存的果实,引来几只松鼠。一会儿,松鼠溜到地面,往桐树上蹿去,灰色的尾巴像观音的拂尘。奶奶听着溪涧哗哗地奔流,想着嘉欣去哪里了。这个年,没办法过好了!不是由于突然出现的瘟神,而是由于嘉欣的失踪。

  回家的路上,奶奶一路想着。想嘉欣,也想嘉欣的妈妈。如果嘉欣妈妈知道失踪的消息,会不会马上从陕西回到赣南来呢?

  有一次嘉欣不见了,嘉欣妈妈哭得披头散发,全村子里的人都惊动了,村主任拿出了祠堂里的铜锣,带着人往山上找,他们打着火把去上山,一直找到半夜,才从一个破烂的油坊里找到她。大家的孩子都喜欢吃,奶奶不敢肯定那包装袋是我家的。那桐树有人攀爬的痕迹。那路边的菜地里,有野猪拱过的样子。奶奶望着群山绵延,一片茫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