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坑还是漏(4)第2/3段
那么青花瓷是如何产生的呢?有学者说,是元代蒙古人尚蓝尚白而形成的,还有学者研究者更是拔高到了中西交流的结果。我在这里不评论他们的观点对与否,我只说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青花瓷根本上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产物,与西方的宗教和蒙古人的习俗关系不大。青花瓷的成熟是在元代末年,那个时候,元蒙统治者已经失去了对江南的控制,景德镇的那些匠人凭什么还要去迎合统治者的胃口?没有道理嘛!何况最早出现的青花瓷并不是现在的蓝色或者浅蓝色,而是深深的近乎于黑色。而我们汉民族文化里有句成语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知道使用靛蓝染衣服,是问,谁最先使用蓝色?那个时候西方人都还在穿兽皮呢,他们是怎么就喜欢蓝色了?
青花瓷出现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一种利用黑白对比来实现绘画立体感,我们的水墨画也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许多著名画作就是用墨的深浅来描绘出千姿百态的世界。丹青和在瓷器上的青花瓷是不是有殊途同归的味道呢?青花出现后,特殊的色彩带给人们的感觉是沉静、安全、庄重和文雅,自然就成为瓷器绘画的主流,自然就获得了消费者使用者广泛的喜爱。直到今天,青花瓷在我们的日常用瓷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至于说后来发展出来的各种纹饰,缠枝莲也好,荷花图也罢,都是汉文明的另一种体现,所有的花样图形仔细推敲起来都是有寓意的。”
说到这里,李凡还是没有把确认那个将军肚大罐的真伪说出来,可是下面的人已经听的如醉如痴,他们感到新鲜,感到没有听过这样的观点。爱阅app完整内容
“下面我说说为什么那个大罐一眼看就是真的,都不用去做科学鉴定。其实道理很简单,知道龙泊钓鳌故事的人现在有几个?知道的举手?”下面居然没有一个人举手,“这里行家不少,专家也有,连你们都不是很清楚的神话故事,谁没事抽风的去做一个假的出来?卖给谁啊?这是其一。其二,那个半隐半现在石岩后面的龙伯,大家看他的服饰、发型,大家仔细看,还有人物的造型和线条,试问,谁在啥地方见到过?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这些绘画的含义吗?”
经李凡这样的一指点,下面的人还真是发现从来没有见到过。
“难道这不可能是某些人搞出来的妖怪吗?”一个年轻人问道。
“好!你问的好!所谓妖怪是一些现代作伪者胡乱编凑的一些东西,比如给佛像身后后加上摇钱树什么的,都是一些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的东西。那么你看看这个图上有经不起推敲的东西吗?鳌本属龙种,其型在故宫的各类典藏里都有,你们可以去对比一下,龙伯的服饰,头发你们可以去看元代著名画家的人物图,看看与那里的人物画有无区别,如果一个人造假能造到这个地步,那我也认了!”
“哗!”下面响起了掌声,李凡其实说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造假超过了原作那也是高端的艺术品。问题是,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去造假,没有那种社会背景和实地环境,根本就无法临摹出古代画作的那种韵味。
“那这个大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你刚才说是装骨殖的,为什么要装骨殖?”
“在元代末年,农民起义军烽火连天,后来,朱元璋打下了天下,进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仅仅用了18年就把元蒙赶出了中原。在起义军四处征战的时候,阵亡的士兵将帅不在少数,要把他们的遗体运回家乡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只能是火化后把骨殖运回去,而那个年代火化的水平很有限,因此,这种大罐的口径必须可以放得进头颅,整个大罐刚好可以放得下一个成年人的骨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二次葬,比如说,当年朱元璋的大将沐英帅兵攻打云南,阵亡将士就地掩埋,等到平定云南后,一些老兵回乡的时候把阵亡者的遗骸装进大罐里带回家乡。在广东广西地区的一些客家人,也有二次葬的习俗,埋葬三年后装罐放入祖坟里,这是最早南迁的一些客家人为了叶落归根想出来的变通办法……后来,这些大罐被一些杂货店老板用来装零卖的小食品和杂物,其实也是物尽其用。”
好嘛,李凡这一通忽悠,不管是对是错,大家听着觉得有意思。直到李凡的手机响起,佟建华找他归队,这才草草收场,反正他要的效果已经出来了,王锐被赠送拍卖公司贵宾级资格,那些客户经理一个个的把小屁孩当神一样的看……
“李兄弟,你跟我说个实话,那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钱?”坐到车里王锐的脑袋还在晕乎,他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真假你也听我说了,还用问吗?不信,你尽管去找专家鉴定啊,用科学仪器鉴定也行,现在都在流行热释光检测技术,对断代什么的很准,不过会对原物件有些许的伤害,必须取样去测试,还有啊,就是用热释光技术也难免打眼事的人现在有几个?知道的举手?”下面居然没有一个人举手,“这里行家不少,专家也有,连你们都不是很清楚的神话故事,谁没事抽风的去做一个假的出来?卖给谁啊?这是其一。其二,那个半隐半现在石岩后面的龙伯,大家看他的服饰、发型,大家仔细看,还有人物的造型和线条,试问,谁在啥地方见到过?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这些绘画的含义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