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皇帝要给你表演“三请三让”第1/2段
一场新官开会,开得皆大欢喜,领导明确目标,下属严格执行。
查陈执中,就如狄咏所言,就得围绕他的家查,御史台的这些差吏其实不太堪用,还是得找马义山来,盯着,死盯着。
使点钱也行,陈执中家大业大的,家中小厮仆人伙夫无数,收买一两个给消息的也不难,反正陈执中家里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狄咏都要听一听。
这事得要点时间。
大理国主觐见大宋皇帝陛下的事情来了。
这种事情,得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还得弄不少仪式,以为待客之道。
狄咏作为御史台二把手,站在人群第四排第一个,他爹站在第一排第三个。
大殿门外,各种呼喊,鸿胪寺的官员们忙前忙后。
只等各种仪式结束,才有人喊:“大理国主觐见!”
段思廉带着一个老臣,走了进来,沿途往前,百官注目。
一直往前走,快走到最头前,路过一人,正是狄咏,狄咏正对着段思廉嘿嘿发笑。
段思廉连忙低头走过,到得最头前,皇帝陛下也起身了。
“外臣段思廉,拜见大宋皇帝陛下!”段思廉躬身拱手!
“免礼免礼,国主远来,一路辛苦!招待不周,还望见谅!”皇帝陛下客气非常。
招待倒是周到,这是客气话。
“皇帝陛下客气,一路而来,招待隆盛,外臣再谢陛下厚待!”段思廉再拜。
“国主满意就好,满意就好!”皇帝似乎还真怕招待不周。
“皇帝陛下请见国书!”段思廉办正事了,左边转头,看了狄青一眼,稍稍回头,看了狄咏一眼。
“国主,请!”皇帝何等仁义,亲自起身作请,还微微俯首点头。
段思廉拿出国书递给身旁老臣,那老臣接过,开始读:“承天大宋仁德圣皇帝在上,大理国主段思廉顿首大拜安康,寰宇居中,紫薇带首,有天朝上国,奉天承运,尊名大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恩披我邦,德泽四海……逢我邦乱事……上国天兵,雷霆万钧……乱臣伏诛,阴霾尽扫,还于正统……”
把大宋一通夸,然后说大宋对大理之恩德。
读着读着,那老臣忽然不读了,目瞪口呆看向段思廉……
段思廉眉宇一收,头一点,示意继续读!
那老臣还是不读,只是发愣了一般,呆呆看向段思廉,显然他还不知道这件事,段思廉大概是怕他知道了,要闹起来,闹起来怕是后果不堪设想……
老臣不读,段思廉自己开口:“还请大宋皇帝陛下册封外臣为国公,永袭世代!”
这话一出口,满朝之人,全部都愣住了,这啥事?咱也没想到啊!
皇帝陛下似乎也“没想到”,连忙开口:“不妥不妥,此事不妥,先太祖有言,大理非我之土也,我大宋岂能觊觎外邦?”
有个词,叫作三请三让!
就是我请你三次,你推让三次,如此仪式之后,你才答应。比如朝廷有功勋臣子要致仕退休回家养老,臣子致仕一次,皇帝不准,然后又请,皇帝又不准,三请,皇帝还不准,但是念及臣子老迈,无可奈何,就准了。
这是臣子的面子,也是皇帝的恩德情义。
皇帝要为你表演成熟套路:三请三让!
段思廉懂,所以再请:“陛下容禀,我大理分封建国,各地豪强并起,几番权倾朝野,无数同胞刀兵相见,此乃段氏之罪也,治国之德,大理远去大宋远矣,国无豪强,亦无内乱。外臣愿以大宋之法治国,从此为大宋之臣,愿大理百姓,世代再无同室操戈之苦!”
狄咏闻言,心中大赞:段思廉,有水平!
皇帝再让:“国主之心,朕也知晓,奈何此事,终究不妥,有违太祖之言,更难取信天下,若是允之,天下外邦,便以为我大宋恃强凌弱,强占他国!实为不妥!”
“陛下,太祖之时,吴越钱氏家国投献,史书而下,一桩美谈百年!而今我大理投献,何以就不允了?难道大宋天朝之仁德,披泽吴越,却独独不允大理?”段思廉再言,语重心长,躬身而拜!
高水平,超级高水平!比法兰西的投降水平高多了。
狄咏心想,我还真小看你了,有这水平,何必投献?
呃……想错了……政治不正确了。应该是水平不低,就是怕死了些!
第三请了,皇帝看了看一旁的起居郎,起居郎就是专门详细记录皇帝一言下容禀,我大理分封建国,各地豪强并起,几番权倾朝野,无数同胞刀兵相见,此乃段氏之罪也,治国之德,大理远去大宋远矣,国无豪强,亦无内乱。外臣愿以大宋之法治国,从此为大宋之臣,愿大理百姓,世代再无同室操戈之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