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要不,就打一仗?大打一仗?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王头想得一想,答道:“具体之事,我也不知,不过稍一猜想,党项来使还能有什么事?不是要钱就是要地……”

  这话语之中,老王头面色带着一种悲伤。

  宋与西夏,在战争上,本一直是占据主动的,还有略微的优势。经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大败,特别是好水川大败之后,宋就优势尽没。

  最后实在不想打了,宋夏议和。

  议和的条件有李元昊不再称帝,依旧称之为夏国王,这一点,其实也是自己骗自己。

  接下来,那就是宋每年赏赐夏五万两银,十三万匹绢帛,茶叶两万斤。

  不仅如此,逢年过节的,宋还要赏赐夏两万两千两银,两万三千匹绢帛,一万一千斤茶叶。

  对的,赏赐!

  自己骗自己的赏赐!

  狄咏也皱起了眉头,沉思起来。

  要说打仗,人口,战争潜力,动员能力,宋再怎么说,也不该输给只有两百万人口的西夏党项。

  但是这战争,就打到这个地步了……

  狄咏想不通是为什么……

  其实也不是真的想不通,他知道这里面有许多原因,比如官员腐败,比如官员无胆无能,军队建设太差,战争投入过少……

  这些都是外在的,宋其实就缺乏一点东西,那就是勒裤腰带跟人干的决心!

  决心是第一,勒紧裤腰带就是决心。

  真没钱吗?其实有……钱这种东西,就像快用完的牙膏,挤一挤总还会有一点。

  就像狄咏从车窗看出去的这座汴京城,到处都显出一种巨富之感,却就是没有钱投入战争之中。

  大家宁愿把钱花在任何可以享受的地方,就是不愿意把钱多投入战争。

  西夏?秦凤?永兴军?横山?西北?

  好远,三千多里,太远了,胜了败了,似乎都不影响汴京城里的人生活的节奏。

  打赢了,大家高兴高兴,打输了?骂几句,赔点钱嘛,几十万贯,百把万贯的,算不得什么……

  什么?你说边境同胞苦?死伤无数?不会吧,那穷山恶水,能住几个人?他们不会跑吗?

  哪怕是北宋灭亡了,也是个“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才是大宋的症结所在。

  这大宋朝,此时此刻的大宋朝,当真勇武尽失!从上至下的勇武尽失,却是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自己其实一点血性都没有……

  想得太多,狄咏叹息不止……

  回到家中,狄青早已等候多时,狄青的面色也难看至极。

  两人落座,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狄青直接开口:“党项来人,定是要钱!”

  狄咏点着头:“嗯,父亲所言极是,党项新败,总要找个地方找不回来!”

  党项新败,不是败给了大宋,是败给了契丹大辽,俯首称臣,送钱送牲畜马驼……

  党项之所以败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部矛盾所致,西夏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宫闱内乱。

  李元昊七八年前死了,被太子杀死,然后没藏家族又把太子给杀了,扶一岁多的李谅祚上位登基,而今皇帝李谅祚也不过七八岁。

  党项其实也类似于大理,主要有八大姓氏,也就是八大家族,或者八大部落,党项皇室本姓拓跋,唐朝赐姓李,宋又赐姓赵,李元昊而今又自己改姓了嵬名。其他的还有什么往利,野利,米擒,没藏……

  如今没藏氏就是李谅祚的舅舅,以后的西夏,一直在皇帝杀舅舅的怪圈之中,李谅祚以后会杀舅舅,李谅祚的儿子以后也会杀舅舅,如此循环,舅舅扶外甥上位,外甥杀舅舅夺权……

  内乱,是西夏永恒的主题。

  辽国就是看到内乱,趁机发兵,打得党项人俯首称臣,赔钱失地。

  其实狄青狄咏,态度上显然是不愿意让党项人得逞的,奈何两个武夫,面对的会是一大堆人的其他意见,这就是狄青要把狄咏赶紧找回来商量的原因。

  狄青已然再说:“不可使之在我大宋汴京耀武耀威……”

  这句话就代表了态度。

  狄咏点头认可:“定然不可!”

  “明日大早奏对,为父该如何与陛下说?”狄青问着,以往大家族,或者八大部落,党项皇室本姓拓跋,唐朝赐姓李,宋又赐姓赵,李元昊而今又自己改姓了嵬名。其他的还有什么往利,野利,米擒,没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