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赵佶:南北朝分庭抗礼?(求月票!)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吴敏继续说:“二幸我大宋敬士族对文人宽厚,士族文人必不愿为李贼所用。”</p>

  吴敏这第二幸又戳中了赵佶的心思。</p>

  大宋王朝可是对文人最好、最敬重的一个王朝,没有之一。</p>

  再看李存,对士族文人,不是抢,就是杀,要么胁迫。</p>

  这种情况下,只要李贼攻打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秦岭-淮河以南五路境内的士族文人必定会逃到大宋王朝的境内,不会主动帮李贼治理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的。</p>

  这肯定会使得本就人才不够的李贼,更加缺少人才。</p>

  “三幸我大宋宽待豪绅大族,李贼若来打,豪绅大族必焦土抗贼。”</p>

  李贼对豪绅大族的宗旨就是抢夺,女卷、田产、借据、粮食、牲畜、各种战略物资,见什么抢什么。</p>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p>

  豪绅大族肯定支持大宋王朝抵抗李贼的入侵,双方甚至是不死不休的对立面。</p>

  这种情况下,大宋王朝要是派兵率领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的豪绅大族抵御李贼的入侵,李贼肯定没那么容易得到这五路疆土。</p>

  反之,若是大宋王朝带着这五路疆土的豪绅大族离开,李贼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这五路疆土。</p>

  所以,大宋王朝给李贼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疆土和李贼自己率兵夺取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疆土肯定是不一样的。</p>

  “四幸李贼知晓,若他一味强逼,我大宋必定顾及不上北方胡虏,一心退至关中焦土死守,任地时,五胡乱我中华之事必将重演,他李贼便是民族罪人。”</p>

  这没什么好说的。</p>

  尽管赵佶讨厌贫苦的西北地区,但李贼要是执意来打大宋王朝,赵佶也只能是率领大宋王朝退到关中,然后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与李贼死战到底。</p>

  到那时,是契丹南下,还是女真南下,亦或是鞑靼南下,赵佶就管不了了。</p>

  五胡乱中华,烧杀抢掠,山河破碎,百姓生灵涂炭,十室九空。</p>

  李贼绝对有推卸不掉的责任。</p>

  如此一来,中原地区的百姓肯定恨死了李贼,李贼将来若想入主中原,必定难上加难。</p>

  “五幸李贼并非莽夫,必知欲速则不达也。”</p>

  这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谁看不出来,只用了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快要吞并了大宋王朝近半疆土的李贼,智谋深远,极会取舍?</p>

  “六幸我大宋上下一心。”</p>

  “七幸官家宽厚圣明。”</p>

  “八幸祖宗保佑。”</p>

  “九幸我大宋未到颠覆之时。”</p>

  后面这四条熘须宽慰之言,赵佶听得挺舒心,但是却没有太放在心上。</p>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说点自欺欺人的话,就能拯救得了大宋王朝了。</p>

  倒是前面五条,还真让赵佶看到了此策成功的可能性。</p>

  九幸说完,吴敏一拜在地:“官家若能定计,大宋必可长安;不能定计,则恐不免于颠覆。大宋之安危,皆在官家今日定夺。”</p>

  赵佶沉默了一会,问:“由谁出使?”</p>

  吴敏知道,赵佶这是同意了他的计策,他立即当仁不让道:“此计乃臣所出,自当臣去。”</p>

  赵佶知道,吴敏的担当是好的。</p>

  可问题是,吴敏的品级太低了,根本不够资格去跟李贼谈这么大的事。</p>

  跟王黼等一众宰执商议过后,赵佶任命尚书左丞李邦彦为正使,吴敏为副使,前去面见李贼,跟李贼商量,赵宋王朝用秦岭-淮河以南五路跟李贼交换燕云十六州加上平滦营三州一事……</p>

  ……</p>

  ……</p>

  求月票,求推荐票!</p>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