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欧洲太可怕了,我要回家(二合一)第2/3段
现在这种形势,哪怕是他,对于全球票房最终的落点,也确实无法预估。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将是1992年全球票房冠军的头号选手。
作为一部惊悚片,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但是,除了国内市场,其他大部分票房收入都被其他人吃掉了!”
老王突然敛笑,叹了口气。
如果有人以为这么爆的一部电影,能让敦煌实现“财务自由”,那真是太天真了。
毕竟要分这块蛋糕的人实在太多了。
像在北美上映的票房收入,敦煌恐怕连1/4都拿不到;而更广大也更分散的其他海外市场,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揣进了海外发行方的口袋。
老王甚至愤愤不平地猜测,“他们在票房收入这块蛋糕上可能比敦煌拿的还要多。”
这就是很无奈的一点了。
敦煌尽管派人进行监督,但是热度太高也给他们虚报成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你很难分得清哪些媒体是自发宣传,却被发行方说成是他们的功劳。
反正,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其中的猫腻不小。
王维也无奈地点了点头。
这又触及了敦煌的痛点,同时亦是奋斗目标的全球发行体系!
没有全球发行能力,被大公司盘剥的代价太大了!
….以《沉默的羔羊这部电影为例,那是数以亿计的损失。
只是,王维在和北美办事处的负责人周文交流之后,深刻明白一点——以敦煌现在的情况来说,考虑自己建立全球发行体系,实属想太多!
用周文的话说——“其实在各国发行并不是太大的难点,发行前的宣传营销才是问题所在。如果不能像五大一样,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好相关的营销工作……”
这不是肯不肯砸钱的问题。
比如说敦煌不在乎钱,把分公司都开满了,把人都招满了,然后……你每年有那么多电影全球发行么?
如果没有,对不起,对于真正的业界精英来说,他们是不可能进入这种一年可能只发行一两部电影,没有多少前途的发行部门的。
何况,以敦煌现在的规模,要开设几十个分公司,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还是先在北美、欧洲等地维持几个办事处,然后提升制片能力,再考虑其他——别的不说,要是每年能有两部《沉默的羔羊,一切都好办了。”老王摇了摇头道。
王维翻了个白眼,“你还不如期待我每年被枪击两次来得靠谱!”
老王露出了考虑的表情。
——你狗日的还真想了!?
王维心中再次怒吼着。
当然,这是开玩笑,老王此次赴美,主要还是因为周文挑中了两家适合收购的小制片厂——这是敦煌提高全球制片水平的。
两个收购目标,一个位于洛杉矶的好来坞,另一个位于……纽约。
还别说,纽约的影视产业还挺发达的。
所以,飞机降落后,王维继续带领剧组进行如火如荼的宣传,老王则低调地带人考察目标公司。
……
老王这边一时半会没有结果,剧组却没在纽约停留太久,就准备跨越大西洋,飞往欧洲开展宣传了。
欧洲的第一站是英国。
虽然理论上,欧洲电影市场对好来坞和华娱一视同仁。
但好来坞和欧洲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文化壁垒,也没有文化输出的战略攻防考虑,所以,不能说欧洲是好来坞的后花园,但好来坞电影在欧洲的份额远超华语电影。
当然,这对于《羔羊的宣发并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这部电影在全球都是大势已成,剧组与其说是来搞宣传,不如说是来开发人脉。
比如在英国,大批同行——演员和导演,都对华国人的到来表示欢迎。
这也不难理解。
英国的演员基本功一般比较扎实,但与欧洲各国一样,本国市场太小,又无法真正联合起来,根本支撑不起本国的影视工业生态链。
这样一来,可不就要“出海谋生”了嘛。
好来坞当然是他们的优先之选,事实上,在好来坞,英国帮的势力并不小。
….但华国才是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想要在其中混口饭吃的英国演员也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