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埋下伏笔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天,萧珪就在薛楚玉家里住了下来。

  薛嵩这匹野马,最近被他父亲管在家里,一个月也难得出一趟门,酒也很少能喝。萧珪这一来,他就像是盼来了一位大救星,真是高兴坏了。

  难得一向严厉的薛楚玉,在薛嵩的两位朋友萧珪与王忠嗣面前给他留足了颜面,竟然没有对他提出什么约束于他。于是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薛嵩都拿出了报仇的心,提起酒坛子就是一阵狂饮。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萧珪和王忠嗣都觉得好笑,这家伙真是快要被憋疯了。

  王忠嗣告诉萧珪说,薛老将军希望薛嵩,能去考取武举。

  萧珪觉得有些意外,心想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武举”应该是起源于武则天的执政时代。

  当时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打破仕族门伐对权力的笼断,破除旧规改革科举制度,提拔了许多的寒门新贵,从而来取代那些反对她的保守势力。“武举”,就是武则天进行改革的其中一项,目的是要选拔军事人才。

  这一项由武则天发明的武举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期。

  着眼于眼前的话,从武则天创立武举之初到现在,也有好几十年了。虽然武则天现在都已经死了许多年,但除了政治动荡的个别年份,武举倒是一直被大唐朝廷坚持了下来。它也的确为大唐的军队,选拔了许多了军武人才。比如历史鼎鼎有名的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

  大唐的武举,主要是面对“军武世家子弟”,军队里的将校和士兵也有参选资格。武举及第者,一般都能被授予各种低级的武职,但只是八九品的小官。授官之后,武举及第者便会去往各个军府或是节度使麾下,为大唐的军队效力。

  这样的武举,对于本身级别较高的武将和家庭背景深厚的人来说,意义不大。它主要是让出身低微的年轻勇士,提供了一条更好的出路。但是朝廷能够提供的官职毕竟有限,僧多粥少之下,历年来想要得到参选资格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在武举当中胜出,并能得到官职的人,就更少了。

  萧珪听说薛嵩要去参加武举,难免替他感到一些唏嘘。

  因为薛嵩的父亲薛楚玉曾是范阳节度使,带印封疆的一位军界大佬。按大唐的门荫制度,薛嵩可以凭借父辈的恩荫直接当官。运气不太差的话,五品起步。就算不借恩荫,薛嵩要在自己父亲的治下谋是一官半职,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现在薛楚玉因为兵败被贬了官,薛嵩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削尖了脑袋挤进武举这条独木桥,和许多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一起,去争夺那可怜的低级武官任职资格。

  萧珪和王忠嗣聊了没几句,薛嵩又抱着一坛酒来到了他二人身边,笑嘻嘻的道:“二位,咱们再干了这一坛!”

  “天气热,你少喝一点。”萧珪将酒坛子抢了过来放在自己身边,对他道,“你坐下,我有些事情要问你。”

  “好。”薛嵩笑呵呵的笑了下来,“老萧,有何指教啊?”

  王忠嗣听到薛嵩叫他“老萧”就好笑,说道:“薛嵩,你总用这样一个称呼来对待萧先生,恐怕不太好吧?”

  “没关系。”薛嵩大咧咧的道,“他习惯了。”

  “我不跟你说这个。”萧珪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道:“你问你,你当真是要去参加武举吗?”

  “对。”薛嵩说道,“今年是已经错过了。我准备参加明年的武举。”

  萧珪问道:“怎么会突然想到,要去参加武举呢?”

  薛嵩扭头看了他父亲一样,小声道:“是我阿爷的意思。”

  “这么说,你自己并不愿意?”萧珪问道。

  薛嵩撇着嘴摇了摇头,小声道:“那武举就算考中了状元,也最多得个七八品的小官。能有什么意思?”

  “说得好像,你就一定能考中状元一样。”萧珪笑道,问王忠嗣,“王将军,武举需要考文课吗?”

  “要的。”王忠嗣点了点头,说道:“在武举创办之初,的确只考射箭、力气、马术这些个人武艺。但是当今圣人已将武举进行了改革,应试之人也要参考一些文课,并且对兵法韬略的考验比较的严格。”

  “哎!”薛嵩叹了一口气,“正因如此,最近我才会每天都闷在房里读书,都快把我读死了。”

  萧珪笑道:“一年的时间,你能学进多少东西?”

  “我不知道。”薛嵩看起来有些沮丧,喃喃的道,“我阿爷说了,一年考不上就考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直到我考上为止。”

  萧珪乐得呵呵直笑,“这回你可算是惨了!”

  “谁说不是呢?我斗大的字认不来一箩筐,现在却每天都要去读那些之乎者也,真是快疯了!”薛嵩哭丧着脸,小声道,“萧先生,你主意多口才好,要不你去跟我阿爷说一说,劝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吧?”

  萧并不愿意?”萧珪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