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张太后过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太后的五十九岁寿辰,宫中已经筹备了多日,虽然太后曾颁布懿旨一切从简,但宣德还是操办得格外隆重。

  说起来,古人格外看重整日子寿辰,比如说五十大寿、六十大寿等等,但宣德是个至孝的皇帝,在他的想法中,自己这“九五之尊”源于母后,因此母后的“五九寿诞”,就一定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

  郑和带着阿垄走进皇宫,但见宫门之内,到处张灯结彩,不少太监宫女正拿着长竹竿,在回廊、假山和树梢等处,悬挂各式纱灯、吊灯、琉璃灯、走马灯。

  这些灯面上,点缀着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各式图案。放眼看去,一团和气灯、哈哈二仙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福临门灯……灯灯不同,各具匠心,处处透着喜庆祥和与雍容华贵。

  “待到入夜,灯中点起烛火,这里就是一幅灯火璀璨、银河倒挂的奇景啊!”郑和抱着木匣,笑着对阿垄说道:“皇上至孝至诚,专门举行这盛大灯会为皇太后祝寿,真是可喜可贺啊!”

  小太监在前引路,阿垄随着郑和缓步前行,看到如此盛景,心里也震撼不已。

  走到回廊拐角,郑和指着一盏三尺余高的八角灯笑道:“小先生,你看我敬献给皇太后的这盏‘八仙祝寿走马灯’如何?”

  阿垄抬头观看,虽是白天,也能看出这盏灯精巧异常。

  这盏灯呈八角形,以八仙祝寿为题,倒骑驴的张果老、捧着酒杯的何仙姑、手持玉箫的韩湘子……每一张灯面都惟妙惟肖。

  阿垄围着八角灯走了一圈,喃喃念着灯面上的诗句:“拐李提葫得道高,钟离点石把扇摇,国舅手执云杨板,湘子瑶池品玉箫,洞滨背剑清风客,国老骑驴走赵桥,仙姑敬奉长生酒,彩和花篮献蟠桃。”

  “妙,绝妙”,阿垄由衷地赞叹道。

  “呵呵,夜里点上烛火,更是一绝呢!”郑和笑道:“烛火一烧,轮轴就会转动,烛光投影在灯面,八仙便不断走动,犹如你追我赶一般。”

  阿垄赞叹不已,心下暗忖,古人的智慧实在是不可轻视。

  小太监领着郑和与阿垄来到一处暖阁前,进门去通报了。

  须臾,里面传来一阵妇人的笑声:“快让三宝那老货进来,听听老郭讲的笑话。”

  是谁敢称郑和是“老货”?正是张太后。

  三宝让阿垄在暖阁外等候,自己接过木匣走进暖阁。暖阁正中台阶上,坐着一名身着红领深青翟衣,头戴金丝礼冠的老妇人,宣德坐在她下首,正在亲手斟茶,张辅、郭敦、塞哈智等七八个朝中重臣,也在阁中分列而坐。

  很明显,张太后明显高看这几位股肱之臣,专门在暖阁中接见他们,其他臣子可没有这份殊荣。

  “郭敦,你把刚才那笑话再讲一遍,让三宝也听听,真是笑死哀家了!”张太后笑道。

  “太后爱听,老臣就再讲一遍”,郭敦一拱手,笑道:“三宝啊,老臣在乡间访友,偶然听说了这么一件事。”

  “何事?”小太监搬来绣墩,郑和一边落座一边问道。

  郭敦捋了捋胡须,一本正经的讲道:“听说有一生员为岳父祝寿,请教私塾先生如何写寿联。先生告诉他,寿星的地位捧得越高越好,自己的地位压得越低越好,这样显得有礼貌,懂道理。于是秀才撰联曰——岳父在上,上至八千里云霄,玉帝盖楼,您在楼头祝寿;晚生在下,下到十八层地狱,阎王打井,我在井底挖泥。”

  一众老臣又笑起来。

  “哈哈”,郑和笑道:“你这老倌,定是搜刮肚肠,故意来逗太后开心。”

  郭敦也不否认,只是笑道:“笑一笑,十年少,乐一乐,精神好嘛。”

  胸前绣着的狮子图案的张辅站起身,笑道:“今儿给太哀家了!”张太后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