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吾道不孤也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见杜隆站起来,指着余闲,激动道:“你、你再多说两句,只差一点了。”

  余闲知道他即将开窍了,就补充道:“历朝历代的亡国教训里,总有说法纪败坏,却鲜少有人想过,如此败坏的法纪,怎么能维持一个国家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甚至开创过一个个盛世呢?”

  他以前看历史,研究过为何封建王朝最多只能延续三百年左右。

  他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因: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律法滞后!

  再剖析下去,造成前两者的导火索,无外乎还是律法滞后!

  说穿了,就是老旧的律法,赶不上社会发展了,甚至反而会成为阻塞社会发展的枷锁绊脚石!

  纵观历朝历代,会发现,很多王朝,都是一本律法从头用到尾,结果没赶上变化,就会衍生出阶级矛盾、土地兼并等问题,接着农民起义、皇权旁落就来了。

  见杜隆神色激荡,余闲生怕把这老头刺激出个好歹,就赶紧给话题收尾:

  “学生的意思,是把制定律法的权力交由刑部,刑部每隔一段时间派出巡察队,前往各行省督查校绩,受理百姓申冤投诉,纠正冤假错案,总结经验和实际,拟定谏疏,交由刑部尚书审阅批复,最后再拟奏折,提出一些律法修正改善的方案,呈递内阁和圣上裁决。”

  “若如此施行,则吏治清明,百姓自安……好,好,太好了!”杜隆像是品到了一口绝世美茶,当即神情迷醉、目泛流光,口生香津,整个人都美到天上去了。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梦里的桃花源,或者说理想国?

  随即,他努力收敛心神,注视着余闲的小白脸,一字一句道:“无缺,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

  “因为我跳出了这个圈子去看待事物。”余闲说了一半的实话。

  杜隆能很快领悟自己的方案,可见他缺的不是脑筋,而是眼界。

  更准确的说,杜隆和许多法家人都习惯了故步自封、画地为牢。

  刑部这个畸形的机构流传了几千年,大家都习惯了它的存在,即便有明眼人觉得有问题,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就好比勾栏,明明是糟粕,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而且,余闲还故意保留了一些,比如没有提及设置检控机关,在府州县也设置分司。

  因为他也得“与时俱进”。

  这个世界的社会情况,短期内还接受不了这种新事物,人力物力也跟不上这种大变革。

  像平行时空的那几位法家代表,老王和老张,搞变法都把自己的命搞没了。

  鲁迅说过,每一场变革的前面,都是崇山峻岭、天埑深渊。

  课堂上,寂静无声,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即便思不出什么。

  比如潘大春同学就搓着下巴,肃然道:“噫吁嚱!厉害!”

  傅锦年相对好一些,半知半解,但他不甘于就此沦为背景板,最后还试图挣扎了一下:“不可能!你这想法太离经叛道了,而且如此伤筋动骨的变革,若是失败了,又得给社稷百姓造成何等的灾难!”

  余闲乜了他一眼,淡淡道:“想要变革,自然需要偏离原来的轨道,圣上不总是提倡革新除弊嘛,莫非你觉得圣上也是这样?”

  傅锦年极度惊悚脸,连半个字都不敢再说,连连摆手表示自己没有。

  “至于失败的风险我也考虑到了,世上没有绝对能赢的战役,也没有绝对能成的变革,谨慎起见,我也不推崇立刻推广这种变革,恩师可以当我突发奇想,一笑置之。”余闲很鸡贼的挖坑不埋靠边站。

  其实,他根本没指望去改善这个国家的律法制度。

  他之所以说这些改良模式,一来是杜隆考校自己了,索性装一波就跑;二来,也是想借机试探一下皇帝那边的意思。

  他可以确信,今天的话,杜隆绝对会跑去禀报皇帝,如果皇帝认同或者没表示,那么自家就真的危机解除了。

  如果皇帝嗤之以鼻,那这个皇太孙伴读还是悠着点吧。

  “不,这个变革,一定可以推广的!”杜隆俨然成了余闲变革理论的老迷弟。

  他走下台,走向余闲,步履挺拔、声音铿锵:“即便暂时无法普及全国,抑或是一省一府一州,那大不了先在一个县里试试,不试试怎么知道可不可行?若是可行,那便可以开创一个千古盛世!功在千秋万代啊!”
emsp; 因为他也得“与时俱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