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孙权与斯巴达克斯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更何况,孙权的封地在南方,刚好用来镇守南面的非人异族,朝廷不用调遣边军在南面跟非人异族消耗,每年不知要省下多少钱粮。

  现如今,朝廷没有了西疆和南疆的边军消耗钱粮,只要平定国内叛乱,休养生息数年,大汉帝国的国力军力必将远胜以往。

  无论是李察还是孙权,都是血统纯正的汉人,四大宗门索要的无非就是武林人士与朝廷对话的权力,等到时机成熟,就是我们汉人一族吞并南亚西亚的光辉时刻!

  我相信,在陛下200岁之前,应该能完成这一目标。”

  光命帝目光狐疑的看向贾士凯,心想:“你真的会让我活到200岁?

  不过国内有这两个大军阀在,还有四大宗门牵制,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总比所有的事情都让贾士凯一人说了算强!”

  想到这里,光命帝顿时念头通达。

  如今他自己翻盘的希望已经消失,就连他身边的太监都被换了一批,宫内宫外没人敢向他这个正统皇帝效忠,所以光命帝想要不被贾士凯利用完莫名暴毙而亡,就只能依靠外面的势力来平衡了。

  大汉光命元年十二月,经过多方利益交换后,四大宗门重新归降朝廷,汉人叛军中最强大的孙权,被朝廷册封为靖南伯,带兵镇压围剿斯巴达克斯。

  同时,大汉帝国朝廷空出兵力,开始深入乡下乃至山林,大规模清剿那些乌合之众一般的小股叛军。

  当然,这种清剿也伴随着招安,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叛军士兵就可以获得赦免,想回家种地的就回家种地,想继续从军的就纳入朝廷军队中。

  刚好,朝廷军队兵力不足,需要扩军。

  孙权和四大宗门原本就是汉人叛乱势力中的旗帜,他们被招安后,叛乱起义军的气势顿时一泻千里,除了由异族奴隶组成的斯巴达克斯起义军外,其余叛军都是降的降,灭的灭。

  然而,对待异族奴隶叛军,大汉帝国朝廷的态度十分坚决,抓到的奴隶叛军士兵一律处死,绝不姑息!

  因为按照大汉律法,奴隶叛逃是死罪。

  这使得异族奴隶起义军几乎不可能投降,只能死扛到底。

  有趣的是,斯巴达克斯学习李察的流寇战术,避免跟汉军主力交战,不断辗转于村镇,遇到守备空虚的县城就将其攻灭,劫掠一空。

  一时间,孙权只能在斯巴达克斯后屁股吃灰……

  斯巴达克斯在追逃中,也会遭遇局部战斗,不过他的流寇式作战,转战地方颇多,解放了大量当地的异族奴隶,有效补充了自己的奴隶起义军。

  这才是斯巴达克斯屡战屡逃,所部军队数量仍然不断壮大的原因。

  与此同时,深入到西面突厥大草原,一直挺进到黑海海岸线的蛮族王庭主力,几乎没有遇到有效抵抗。

  零散的突厥游牧部落根本不是蛮族大军的对手,一击即溃。

  不过草原上地广人稀,蛮族王庭一时半会还没找到突厥人的主力。

  在蛮族王庭入侵的时候,突厥人中最大部落的领袖家族库吉特家族,在请求希腊人帮助遭到拒绝后,愤然脱离希腊人的统治,召集突厥部落召开可汗大会。

  库吉特家族的首领塞加在可汗大会上自封为突厥人的塞加可汗,宣布建立突厥汗国!

  塞加可汗敢这么做,主要还是李察掀起来的蝴蝶效应。

  希腊人没有回应突厥人的请求,是因为希腊人正在召集波斯领主联军,准备对付李察,根本没有经历同时跟蛮族王庭敌对。

  而蛮族王庭的单于尹稚斜也是个外交达人,在攻入突厥草原的同时,就派遣使者团前往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人大城市,跟希腊人进行了友好洽谈。

  尹稚斜的使团表示蛮族只对草原放牧感兴趣,不会南下入侵。

  而希腊人正被李察的崛起搞得焦头烂额,自然也没有功夫去双线作战。

  就这样,本就处于半独立状态的突厥人被希腊人抛弃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