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打扫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慕易提着篮子回到知青院遇到了孙莉莉。

  “伊伊,你出去啦,提的什么呀”

  “我从家里带了很多废报纸来,去邻居家换了些浆糊来把墙糊一下”

  “好,那你先忙,我再去打点水。”孙莉莉以为她也没带多少废旧报纸,就想着等有时间去县里的废品回收站去买点。

  慕易把卧室四面墙都糊上了报纸,看起来虽然不美观,但是比土墙干净多了。

  窗户从外面用透明油布不好的一点就是能从外面看见里面,得弄个窗帘。

  慕易拿起平板,看之前储存的关于七十年代衣食住行的信息。这个年代有土布,是最便宜的一种布,颜色有灰色,挖一些沉淀多年的淤泥涂抹在棉布上,放到阴凉封闭的地方。两天后取出来再洗干净,这时候的布就变成了灰褐色。这样的染布的方式成本很低廉,施行起来也简单;

  黄色都是农村里吃石榴的时候都会把皮积攒下来,留着以后染布。把石榴皮同水一起煮开,然后把棉布放到里面,期间要不停的搅拌使得染色均匀。这样染出来的颜色是种淡黄色。另外染黄色最常用的还有槐米,槐树开花的时候经常见有人拿着钩子采。

  蓝色用的都是“蓼”,这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边。最早的时候用蓼染色是染坊的秘密,属于比较“专业”的染料,后来流传到了民间。人们经常在菜园地头随意种上几棵,想染色的时候就把叶子摘下来发酵。

  红色用高粱壳和水煮沸之后把布放到里面,这时候染出来的布是淡红色。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石榴花、茜草根、指甲花染出来的布料都不是后世那种大红色,都比较淡。

  黑色用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栗壳,莲子壳和乌桕。采用的方式也是煮染,和水以前煮开,捞出来杂物。然后还要放入明矾、铁砂等东西和布在一起煮。这样所染出来的布就是深黑色。

  在这个年代农村里土法染布大都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自产自用以求节约成本。还能卖到收购站增加点微薄的收入。

  慕易用精神力查探四周,都在各自忙各自的,门里面是有个木栓子的,她就把们从里面栓上,进入空间找了一块黑色的跟土布差不多的布,用电动缝纫机做了一副窗帘。

  窗户两边钉上两颗钉子,拿出麻绳穿过窗帘上预留的空洞,两边系在钉子上,一个简易版的窗帘就安装好啦,完美。

  把床推过来靠着墙,床是一米二宽的,在空间找出一张一米二得芦苇席铺在木床上,拿出了海绵垫子,慕易想了想又把海绵垫子收了回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直接多垫几层棉絮好了。

  慕易拿出两床十斤一床的,一米二的棉絮垫在下面,还好当时各种型号的棉絮都收集了不少。

  坐在床上试了试,感觉还可以,然后才铺上白底小碎花床单,枕头就拿一个、被条就拿一床五斤的棉絮,被条罩子、枕头套和床单是一套,都是这个时代有的布料和花纹,只是其他人家不会像慕易这样浪费用来做四件套。

  现在川省的温度在白天在二十四五度,晚上温度在为十一二度,慕易体温偏高五斤的棉被够用。

  慕易前世就是生活在川省的,现在气温宜人,到了七八月那温度都可以申请高温补贴三十几度是常事。

  真的是夏天热,冬天冷,这边的冬天又是那种干冷干冷的。不过,有空间在,多冷都不怕,咱还屯了那么多的炭、羽绒服暖宝宝。

  到时候再去订一个衣柜、一张书桌和一个碗柜,自己一个人吃饭看书两用。虽然大多数时间会在空间里,但是外面还是要有生活的样子。

  慕易来到厨房,这里的灶是单人的小灶,只能放一口锅。慕易从空间拿出一口五十厘米左右的锅放在灶上预留放锅的口上,锅铲一把,大汤勺一把,还有热水壶也拿出两个放在旁边。

  慕易背了这么大一个包,拿出这些也不会觉得奇怪。

  慕易听见两边都在敲敲打打的,出来一看都在装锁,就说忘了点啥,她还没装锁呢。

  回屋又拿着榔头和钉子在门上把锁扣装上,拿出一把符合这个年代的锁,一会儿出去好锁门。

  慕易把能收拾的都收拾好了,看了看时间十二点二十了,先进空间吃饭吧。

  进入空间拿出一份锅包肉、一份炒卷心菜、一份米饭吃得饱饱的,就去厕所刷牙洗漱一番,不能让人闻出肉味。在空间待了一个小时,外面几十秒,刚出空间就听见白柯他们在喊要去刘队长家了。

  路过知青院看见知青都下工回来,毕竟大家都赶时间就只是点头示意一下,就走了。老知青赶时间吃饭,好休息,下午要上工,慕易他们是不能掐着点到刘队长家呀。

  到刘队长家,刘队长刚吃完饭,在院子里坐着歇息。

  看见慕易他们过来就起身往慕易他洞,两边系在钉子上,一个简易版的窗帘就安装好啦,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